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V、2V、5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D、E、F三点的电势分别为7V、6V、3V
B.电荷量为1.6X10一19C的正点电荷在D点的电势能为1.12X10-18J
C.将电荷量为1.6X10-19C的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电场力做的功为3.2X10-19J
D.将电荷量为1.6X10一 19C的负点电荷从F点移到A点,
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3.2X10-19J
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A运动到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EB,电势分别为UA、UB,则( )
A、EA=EB B、EA<EB
C、UA﹥UB D、UA<UB
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为零 |
B.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相同 |
C.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等势面垂直的 |
D.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总是不断降低 |
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O处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三个不同的等势面,设两相邻等势面的间距相等,一电子射入电场后(只受电场力作用)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其中1、2、3、4表示运动轨迹与等势面的交点,由此可以判定
A.O处的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
B.电子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C.a、b、c三个等势面的电势高低关系是φc>φb>φa |
D.电子从位置1到2、3、4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
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该电荷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B两点电场强度EA、EB及该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εA、、εB之间的关系为
A.EA=EB B.EA<EB
C.εA<εB D.εA>εB
如图所示,Q是带正电的点电荷,P1和P2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为P1、P2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P1、P2两点的电势,则
A.E1>E2, > | B.E1>E2,< |
C.E1<E2 ,> | D.E1<E2,< |
下列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 | 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
C.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势一定较高 | D.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
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为零,ND段中C点电势最高,则( )
A 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B 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零
C NC间场强方向向x轴正方向
D 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如图,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O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P、N为椭圆上的三点,P点是轨道上离Q最近的点。电子在从M到达N点的过程中
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B.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
C.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D.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 )
A.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点大 |
B.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指向a |
C.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 |
D.该电荷的动能一定减小 |
如图所示,O、B、A为一粗糙绝缘水平面上的三点,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固定在O点,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金属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固定点电荷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小,其大小为v.已知小金属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静电力常量为k,则
A.OB间的距离为
B.在小金属块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在小金属块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15 V,ΦB=3V,ΦC=-3V,由此可得D点电势ΦC是( )。
A.3V B.6V C.9V D.-9V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EBx的大小大于ECx的大小
B.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如图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φa、φb、φc和Ea、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断定( )
A.φa>φb>φc | B.Ea>Eb>Ec |
C.φa-φb=φb-φc | D.Ea=Eb=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