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手控交会对接,下列关于“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天宫一号”的发射速度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
B.对接前,“神舟十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必须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 |
C.对接前,“神舟十号”欲追上同一轨道上的“天宫一号”,必须先点火减速再加速 |
D.对接后,组合体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
2012年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高度为340 km.。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根据以上信息和你对航天相关知识的理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一定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
B.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C.组合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 |
D.“神舟九号”从低轨道必须加速才能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 |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官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可认为天宫一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升高 |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
C.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1慢慢减
小到r2,用v1、v2;EKl、EK2;T1、T2;a1、a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速度、动能、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则()
A.v1 > v2 | B.EKl < E K2 | C.T1 > T2 | D.a1 < a2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12月6日17时47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若该卫星在地球、月球表面的重力分别为G1、G2,已知地球半径为R1,月球半径为R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
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
C.卫星沿近月球表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D.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P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圆形轨道I,在轨道I上经过Q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轨道II与月球相切于M点, “玉兔号”月球车将在M点着陆月球表面。
A.“嫦娥三号”在轨道I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
B.“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
C.“嫦娥三号”在轨道II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I上短 |
D.“嫦娥三号”在轨道Ⅰ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从环月圆轨道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再由近月点 Q开始进行动力下降,最后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落月。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已知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密度 |
B.在环月段圆轨道上运行周期比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大 |
C.在环月段圆轨道上经过P点时开动发动机加速才能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 |
D.沿环月段椭圆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
我国未来将在月球地面上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A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轨道的近月点B处与空间站C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对接成功,飞机在接近B点时必须减速 |
B.航天飞机在图示位置正在加速向B运动 |
C.月球的质量为![]() |
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⑴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且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则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⑵若某位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到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的密度为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卫星碰撞事件.碰撞发生的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490英里(约790公里),恰好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270英里(434公里).若卫星和空间站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则以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碰撞后的碎片若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轨道半径将变小,则有可能与国际空间站相碰撞 |
B.在碰撞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小 |
C.发射一颗到碰撞轨道运行的卫星,则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
D.同一个圆轨道上,若后面的卫星一旦加速,将有可能与前面的卫星相碰撞 |
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 |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
C.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
D.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
B.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
C.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
B.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C.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 |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绕向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平均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高为R,b卫星离地面高为3R,若某时该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试求从两卫星位于地面同一点正上方开始,两卫星第一次出现最远距离的时间是a卫星周期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