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充守建康,金人与贼李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判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五子:云、雷、霖、震、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徇:“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B.古良将不能过 过:超过
C.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 梗:阻挠
D,岁暮,狱不成 狱:监狱
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 ( )
①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②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③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④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 ⑤中原地尺寸不可弃 ⑥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地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死,人们也惊异于此。 |
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父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月都要祭拜师父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 |
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河北招讨使张所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将军。 |
D.秦桧十分厌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封岳飞为“忠烈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译文:
(2)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裴狭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北周)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莱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恚,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侠又撰九世伯祖贞候潜传,以为装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成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竞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总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黄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孝闵帝践阼,迁民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乃侠在官,励精发摘,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言隐费钱五百万。侠之肃遏奸伏,皆此类也。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字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周书·裴侠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 ②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 |
B.①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 ②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
C.①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 ②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 |
D.①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 |
②贵等还,言之于帝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裴侠“清廉风尚”的一组是 ( )
①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②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
③清苦若此,竟欲何为?
④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
⑤数旬之内,奸盗略尽。
A.①②⑤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⑤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裴侠曾因作战勇敢,受到(北周)太祖称赞。任河北郡守,他不按郡中旧制享有特殊的权利,清慎奉公,朝野叹服。 |
B.裴侠撰写先人裴潜传,想让后人奉行先人那样的清公之风。从弟裴伯凤等对他身为高官生活清苦很不理解,从裴侠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 |
C.裴侠任民部中大夫时,振作精神揭发究查贪赃枉法的奸吏,致使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畏惧而自首隐瞒占用钱财之事。 |
D.起先裴侠曾生病很疲惫,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探望,看到裴侠的房子很简陋,回来告诉了皇帝引起皇帝同情与关注,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侠躬履俭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须身名并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清者莅职之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称于朝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心术
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养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惠,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嘹望。③袒裼:tǎn xī,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正视 |
B.邓艾缒兵于蜀中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
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应付 |
D.使之狎而堕其中狎:轻视,忽视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夫惟义可以怒士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B.怒不尽则有余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设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5分)
(2)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
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 |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4分)
(2)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4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
B.寻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
C.陷于建德陷:拘捕 |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 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
C.附属籍于宗正 齐人勿附于秦 |
D.礼成,释服而散 |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B.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C.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D.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结合文意,请你谈谈李绩青史留名的原因。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过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A.范增数目项王 |
B.刑人如恐不胜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夜缒而出,见秦伯 |
B.大王来何操 |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D.以其无礼于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 (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赐爵山北县男寻:不久 |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戍:城池 |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发:传达 |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次:驻扎 |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②尽坑于游豫园 |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 |
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 |
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 | 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 |
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 D.孝宽托以心膂。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
② 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
③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
④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憎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知识浅陋的人。 |
B.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
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幸先以名告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B.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眄庭柯以怡颜。 |
C.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之。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D.见一少年尼僧弃艺于场,观者填溢。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僧笑,命李试其技。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 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⑤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⑥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
B.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C.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
D.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共9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 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释氏:佛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向:一向,平素 |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授:交给,授给 |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慈爱的一组是( )
①事继母以孝闻 ②并乡里有盛名 ③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 ⑤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③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
B.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圬者①王承福传
唐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动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涂刷墙壁。②镘:抹墙用的抹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征发 |
B.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称:称呼 |
C.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悴:衰败 |
D.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畜:养活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圬者王承福喜爱自己职业的一组是 ( )
①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②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③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④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
⑤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⑥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一个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人。务工吃住在雇主家,他必以劳动所得偿还,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
B.王承福懂得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应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
C.本文作者承袭“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传统说法,此种说法是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要,是不足取的。 |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议论的杂文。 |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5分)
(2)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武儒衡,字庭硕。才度俊伟,气直貌庄,言不妄发,与人交友,终始不渝。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与之正言直论,余庆因亦重之。
宪宗以元衡横死王事,尝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迁户部郎中。十二年,权知谏议大夫事,寻兼知制诰。皇甫镈以宰相领度支,剥下以媚上,无敢言其罪者。儒衡上疏论列,镈密诉其事,帝曰:“勿以儒衡上疏,卿将报怨耶!”镈不复敢言。
儒衡气岸高雅,论事有风彩,群邪恶之。尤为宰相令狐楚所忌。元和末年,垂将大用,楚畏其明俊,欲以计阻之,以离其宠。有狄兼谟者,梁公仁杰之后,时为襄阳从事。楚乃自草制词,召狄兼谟为拾遗,曰:“朕听政余暇,躬览国书,知奸臣擅权之由,见母后窃位之事。我国家神器大宝,将遂传于他人。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宜福胄胤,与国无穷。”及兼谟制出,儒衡泣诉于御前,言其祖平一在天后朝辞荣终老,当时不以为累。宪宗再三抚慰之,自是薄楚之为人。然儒衡守道不回,嫉恶太甚,终不至大任。寻正拜中书舍人。时元稹依倚内官,得知制诰,儒衡深鄙之。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迁礼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六。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故待儒衡甚厚 厚:优待 |
B.群邪恶之 恶:讨厌 |
C.当时不以为累 累:劳苦 |
D.儒衡深鄙之 鄙:轻视 |
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武儒衡具有“性格耿直”的一组( )
①未尝辄易所好 ②儒衡上疏论列
③论事有风彩 ④宜福胄胤,与国无穷
⑤欲以计阻之 ⑥同僚失色,儒衡意气自若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为了整肃朝纲,武儒衡论事不避权贵,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因为他喜欢向皇帝告密而被同僚忌恨。 |
B.宪宗准备重用武儒衡,令狐楚害怕他的明智俊异,便想方设法阻挠,以离间皇帝对武儒衡的宠信。 |
C.皇甫镈向皇帝的“报怨”有报复武儒衡的意图,但在宪宗识破并当面提出批评后,就不敢再说了。 |
D.令狐楚荐用狄兼谟,用意是以武氏篡权影射儒衡。武儒衡便向宪宗言明祖上武平一隐退之事来应对。 |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国郑余庆不事华洁,后进趋其门者多垢衣败服,以望其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食瓜阁下,蝇集于上,儒衡以扇挥之曰:“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练习(9分,每小题3分)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丹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畀:给与)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
例:“议者欲释不诛”
A.既自以心为形役 | B.之二虫又何知 |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D.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治理容州,大胆改革,教民耕织,兴修学校,将卖身为奴的百姓赎回,禁止官吏掳掠为奴。 |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
(2)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①行奋武将军。
二月,卓②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向东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荧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辕、太谷,合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太祖兵四千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轾、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①太祖:即曹操。②卓:即董卓。
对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徙天子都长安 都:定都 |
B.举义兵以诛暴乱 举:发动 |
C.太祖责让之 让:责备 |
D.邈等不能用 用:任用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 |
B.大众已合,诸君何疑 |
C.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 |
D.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 |
下列各句中全部反映曹操深谋远虑的一组是
①太祖行奋武将军
②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
③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④遂引兵西,将据成皋
⑤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
⑥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时起兵的各首领每人都有数万人马,他们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名号是奋武将军。 |
B.各路首领畏惧董卓兵强而不敢首先进兵,只有陈留太守张邈派部将卫兹分兵跟随曹操。 |
C.董卓部将徐荣见曹操兵少,便与曹操奋力作战一整天,但见酸枣难以攻下,于是撤兵而去。 |
D.从所选文字可以看出,此时的曹操兵少力薄,所提建议虽然切中肯綮,可惜不被采纳。 |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
(1)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3分)
(2)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5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来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
B.赵李牧多为奇陈 陈:通假字,通“阵” |
C.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起来 |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张左右翼击之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B.击秦军于宜安 俟我于城隅 |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之 恐沾裳而浅笑 |
D.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刘兰芝)为仲卿母所遣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 |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
断句和翻译。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
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答:
②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答: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自《孙中山选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顾自民国肇造顾:回头看 |
B.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传播 |
C.邹君海滨…丐序于予丐:求,请求 |
D.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视:考察,察看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孙中山深切忧愤的一项是
A.①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②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 |
B.①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②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
C.①环顾国内,贼氛方炽②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 |
D.①而予三十年前…其不获实行也如故②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
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首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大手笔。 |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腐朽无能,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
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
将文言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
(1)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3)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