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亮侪掷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汤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选自清·袁枚《小苍山房文集·书鲁亮侪事》)
【注释】
①受暑:接受安排。②摄:代理。③微行:隐藏身份,改装出行。④再拜问讯:拜了两拜询问情况。⑤谩:含糊地。⑥暍:受了暑热。⑦汤:热水,开水。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即摄中牟
(2)鲁为微行
(3)盍诉之
(4)径诣别室
与“公何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十鲁公奚能为
B.且贤称噪于士民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D.与之印,不受

下列加点词与“竟怒马驰去”中的“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
B.强虏灰飞烟灭
C.成以其小,劣之。
D.厚德载物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下车而库亏。
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别 母 游京师十年得 中 牟 借 俸 迎 母 母 至 被 劾 命 也
本文主要从正面刻画鲁亮侪的形象,其中最能突出他“奇男子”的一句语言描写是: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梓人①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②焉。所职,寻、引③、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④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⑤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⑥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⑦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⑧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注释】
①梓人:从事建筑的人;木匠师傅。相当于现在的建筑师。②处:居住。③寻、引:测量长度的工具。古时八尺为一寻,十丈为一引。④砻斫:磨和砍削。⑤度:测量。⑥直:通“值”,价值,工价。⑦画宫:房屋施工图案。⑧圜视:向四周看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梓人款其门
(2)众莫能就一宇
(3)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4)画宫于堵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裴封叔之第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B.有梓人款其门皆视其色
C.其床阙足而不能理彼执斧者奔而右
D.愿佣隙宇而处焉吾收其直太半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二段划线句“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作为一篇“传”,作者借此想表达的主要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驾之而东
(2)过而尤之
(3)子过矣
(4)安能耕耶
(5)不几颠之倒之乎
(6)子乃反怒而弗答
(7)顾谓弟子曰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庸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_____,形象生动地揭示了_________这一社会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邓通蒙幸
邓通,以濯船①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②。觉而之渐台③,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④,不好外交⑤,虽赐洗沐⑥,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⑦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选自《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注释】
①濯(zhào)船:用桨划船。濯:通“棹”。②裻(dū):衣衫和横腰部分。带:衣带。穿:打结。③觉:指梦醒。之:往。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④愿谨:性格老实谨慎。⑤外交:同别人交往。⑥洗沐:休假。按汉制,官吏五日一洗沐。⑦富通:使邓通富有。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觉而之渐台
(2)以梦中阴自求推者郎
(3)尊幸之日异
(4)通亦愿谨
从文中看,邓通被宠幸的理由是_____和_____。造成“‘邓氏钱’布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
与“顾见其衣裻带后穿”中“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C.即见邓通,其衣后穿
D.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棘刺⑴雕猴
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⑵。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⑶日出,视之晏⑷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⑸之冶者⑹,谓燕王曰:“臣为削者⑺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⑼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⑽取之。”因逃。
(选自《韩非子⑾·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⑴棘刺:一种丛生的小枣树,枝有刺。母猴:即沐猴,又称猕猴,猴的一种。⑵五乘之奉:乘:方圆六里为一乘。韩非这里所说的“乘”,表示六里见方的土地上所上缴的赋税,它是用来作为官员的俸禄的。“五乘之奉”即用五乘之地的税收作为俸禄。“奉”通“俸”,俸禄。⑶霁(jì):雨停天晴。⑷晏:天晴无云。⑸台下:与版本二中的“右御”相应,当时朝廷直属的官署名。另:“大赛”版本理解为:郑国的地名。⑹冶者:冶工,铁匠。⑺为削者:做刻刀的人。⑻以削削之:用刻刀来刻削它。⑼治:指雕刻。⑽之舍:到住处去。
⑾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依据法令进行治理。其思想和主张为秦始皇所采纳,对秦统一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起了重大作用,著有《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韩非子第一个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并将它们分门别类的编辑起来,《储说》、《说林》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尤其是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寓言“棘刺母猴”中的卫国的骗子抓住燕王爱好细小巧妙的玩物的特点,哄骗燕王说他可以在酸枣树上的刺的尖上刻上沐猴,得到燕王信任并享受高官厚禄,弥天大谎被铁匠识破。寓言告诉人们,不管骗子如何花言巧语,施展骗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会发现骗术终有破绽,只要细加分析和追究,一切黑嘴谎言都将原形毕露。
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养之以五乘之奉
B.诸微物必以削削之
C.王试观客之削
D.人主欲观之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燕王说之
(2)雨霁日出
(3)难以治棘刺之端
把下面句子中的“削”字,按照用法分类。
臣为削①者也。诸微物必以削②削③之,而所削④必大于削⑤。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2)臣请之舍取之。
文中的燕王是个怎样的人?试做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大度
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⑥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公帅定武⑧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⑨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亟⑩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⑾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释】
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玉盏:玉制酒杯。④坏冢(zhǒng):破败的坟墓。⑤世宝:传世之宝。⑥漕使:转运使,主管由水路输送粮食、给养。⑥吏:此处指仆人的头领。⑦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⑧帅定武:担任定武(今河北省定县)统帅。⑨间视:偶尔抬头看。间,间或,偶尔。⑩亟:急。渠:他。⑾解:懂得。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顾吏曰(2)烛燃公须(3)公遽以袖摩之  (4)渠已解持烛矣
翻译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植小传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①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②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③,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徒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
植尝乘车行驰道⑤中,开司马门⑥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⑦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注释】
①属:撰写。②倩人:求人代笔。③简易:坦率和易,不拘小节。④矫情自饰:故意做作,掩其本质。⑤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道。⑥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⑦行:担任。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每进见难问
(2)可不勉与
(3)饮酒不节
(4)公车令坐死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各为赋
故遂定为嗣
B.应声而对
而植任性而行
C.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D.以杨修颇有才策

于是以罪诛修
分别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太祖甚异之
植既以才见异
(2)文帝御之以术
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翻译下列句子。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2)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曹植未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简易,不治威仪。
B.文帝暗用权术对付曹植,矫情自饰。
C.宫女和曹植身边的人都说曹植的坏话。
D.曹植饮酒不节,终因醉不能受救援曹仁之命。
来源:文言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祁黄羊去私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①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②第一卷)
【注释】
①德:指四季得以顺次交替的自然规律。②《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译文】
天不会为自己而覆盖什么,大地不会为自己私自储存什么,太阳和月亮没有为自己照耀什么,四季没有为自己而改变什么。它们推广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而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舜,舜有九个儿子,他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禹:都是大公无私的行为。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的!”就任用了解狐。居住在国度里的人都称赞这件事。过了一些时候,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可以任用的人,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的!”,就又任用了祁午。居住在国度里的人又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真好啊,祁黄羊的话。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在战国时代的“诸子争鸣”中,吕不韦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______”。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去私
(2)日月无其私烛也
(3)具有间
(4)其谁可而为之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物得遂长焉遂用之
B.解狐可君问可
C.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
D.至公也祁黄羊可谓公矣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其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
从本文看,祁黄羊是个________的人。

来源:文言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注释】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沧浪亭记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②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③有国时,广陵王④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⑤之西南。其外戚⑥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⑦淮南纳土⑧,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⑨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⒀之所争,子胥、种、蠡⒁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⒂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⒃,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⒄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 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注释】
  ①浮图:即浮屠,梵语音译,指佛。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文瑛,生平不详。庵:小庙,多为女尼所居。 ②苏子美:苏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他曾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该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③吴越:指吴越王,即唐末钱镠,官拜节度使。后拥兵自重,建国吴越,称吴越国王,是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地区。④广陵王:指吴越王钱镠的儿子钱元瓘。吴中:指苏州一带地区。⑤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这里指内城。⑥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孙承祐:钱镠的孙子钱俶的岳父。⑦迨:到,等到。⑧淮南:唐代设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扬州。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了宋王朝。⑨禅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⑩姑苏之台:在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建。⑾五湖:这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内附近所有的湖泊。⑿太伯:周代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传说太子准备将幼子季历立为王,于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就远避江南,遂为当地君长,成了春秋时吴国的开国者。⒀阖闾:春秋时吴国的国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年)。夫差:阖闾的儿子,吴国的国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⒁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哥哥伍尚,被楚平王杀害,他投奔到吴国,曾辅助吴王夫差伐越。仲蠡:指文种和范蠡。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辅助越王灭吴。⒂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传位四世,后统一于宋王朝。⒃僭(jiàn):超越本分。⒄释子:佛教徒的通称。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弃了俗姓,以佛释迦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称为释子。 ⒅澌:冰块消融的样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奉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惠复举恭直言,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吏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学法家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膊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椽:官名。肥亲:人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赵憙其志         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不肯应    谢:推辞
C.雉方将                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者  望:责备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白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史。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椽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官员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11.翻泽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译文:
(2)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 平 传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曰:“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遣人以好辞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 曰 太 宗 居 潜 左 右 必 求 忠 厚 强 干 之 士 及 即 位 修 旧 邸 之 功 陈 从 信 张 平 等 六 人 者 咸 备 任 使 又 皆 畀 以 兵 食 之 重 寄 而 各 振 举 其 职 焉 有 足 称 者 矣 然 平 不 修 旧 怨 庶 几 进 于 士 夫 之 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选自《宋史·张平列传》)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之          鞫:审问  B.秦王不喜            益:渐渐
C.时遇异书              微:年幼  D.平子从式适其役      董:督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流湍悍        申之孝悌之义
B.系舟中          皆出于此乎
C.计水陆费        是谁过与 
D.设馔劳之        何以伐
7.下列各句中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A.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张平)为亲吏   B.秦王益不喜,遂遣(张平)去
C.(阳拔华)为患积年                      D.后(张平)悉被罪配京窑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论 曰 太 宗 居 潜 左 右 必 求 忠 厚 强 干 之 士 及 即 位 修 旧 邸 之 功 陈 从 信 张 平 等 六 人 者 咸 备 任 使 又 皆 畀 以 兵 食 之 重 寄 而 各 振 举 其 职 焉 有 足 称 者 矣 然 平 不 修 旧 怨 庶 几 进 于 士 夫 之 度。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
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