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期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被嗟异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前汝弃之,所以死耳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C.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尚令百姓系于囹圄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1)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2)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来源:2010年文言文阅读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深 虑 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其虑之未周欤?虑: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求: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几:通“机”,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其可怪也欤
B.而王莽卒移汉祚
固而近于费
C.光武之惩哀.平
寡人之于国也
D.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 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笼络当世之务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中心明确。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虞:忧虑
B.于是有水火之孽孽:罪恶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虽:即使
D.自以幸为天子近臣以:认为

下列属于作者祝贺王参元家失火的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3分)

A.阐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的道理。
B.肯定王参元“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的才华。
C.改变王参元“进而不能出群士之上”的现状。
D.表达“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的愧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译文: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译文:
(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此文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氏兄弟贬官黄州与筠州已经三年。②陂陁(pō tuó):不平坦。③蹇(qiān)裳:提起衣服。③洒然:惊异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仰瞻陵阜,旁瞩溪谷瞩:注视,观望。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验证,证明。
D.斥其所据,亭得以广斥:开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其久也其皆出于此乎
B.而姑寓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不足以席宾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相携徜徉而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①汲汲营营:匆忙地、不停息地工作、谋划。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一:都
B.少者犹三四十篇犹:还
C.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好:喜好
D.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恃:依赖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重修定王台 碑记
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②宅:贾谊故宅。③蒇:完成。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⑧彝:常道,法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
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
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乃譬之曰
B.思以爵禄相荣婴复据郡以反
C.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
D.民行为盗而不暇为国谋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4题。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 棋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礼之,乃坐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自晨至于日昃于今七年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来源:文言文阅读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十一年,歙与盖延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十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歙任太中大失时,隗嚣、公孙述各据陇、蜀,拥兵自立,光武帝深以为忧。来歙主动请缨游说隗嚣,经过反复努力,隗嚣终于派儿子到洛阳做人质,归顺东汉王朝。
B.来歙在隗嚣反叛后袭取略阳,并在这里坚守半年多,使隗嚣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由于攻守有功,光武帝给来歙特殊的奖赏,并让他监护诸将。
C.来歙与盖延攻打公孙述时被刺客刺伤,盖延痛哭不已,来歙叱责他说,正想委你以重任,可你却像小孩子一样哭个没完,你虽然有兵刃护身,难道我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
D.来歙的一生,勇武壮烈,为人诚信,颇有远见,能攻善守,具有将帅之才,征战连年,出生入死,平定羌陇,削弱蜀国,对东汉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5分)
译文:                                                
(2)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5分)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相应题目。(共22分)
(一)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抉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注】壅:堵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辩白。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译文:                                                                     
②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译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