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⑴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
⑵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1.

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冶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冶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冶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2.

《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冶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孟子·告子下》)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荀子·修身》)
两则材料都表现了 的义利观。
请谈谈你对“其行道理也勇”这句话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选做一题)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
这番话是谁对谁说的?“你”因为什么事而说了“那些好话”? 请简述相关的情节。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全无惧色,回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对待他的拒降?
选答第( )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1)“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诗中“泣别”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分别的原因是什么?末两句写的是什么事?
(2)《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语”写道: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请简述宝钗审问黛玉的原因和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①尚:同“上”。   ② 颂:同“诵”。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B.“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知人论世”的见解。
D.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这位“先生”是谁?“先生”因何到“此小县”?到“此小县”后表现如何?张飞对“先生”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说这话的是谁?话中的“出去”是指什么事?“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具体指哪些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②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 章下》)
【注】①挟:倚仗。  
(1)关于“交友”,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阐述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简答题。(选做一题)
简述最能体现高老太爷封建专制性格特征的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
觉慧是叛逆的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王允和吕布策划除了董卓。董卓的余党李催、郭汜、张济、樊稠起兵犯长安。李催、郭汜以武力专权,西凉太守马腾和并州刺史韩遂举兵讨贼,但没有成功。汉献帝采用了杨彪的反间计。李催、郭汜中计后大动干戈,都想挟持汉献帝,幸亏杨奉、董承救驾,回到洛阳。曹操应诏到洛阳辅佐王室,不久又听从了董昭的建议,迁都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演义》)
B.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她不再受男人的纠缠。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 “可爱的好人”。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复活》)
C薛蟠娶了金桂,又看上其丫头宝蟾,冷落了香菱。金桂便趁机以宝蟾吸引薛蟠注意,找机会整治香菱。金桂趁一次薛蟠快将宝蟾骗到手的时机,故意叫香菱去取东西。香菱撞见薛蟠和宝蟾正在推就之际,忙回避不迭,薛蟠并不在意,但宝蟾却羞怨跑走,薛蟠见好不容易哄得要上手的宝蟾跑了,便一腔恶怒。至晚饭后,他借口香菱放的洗澡水略热了些,烫了脚,便说香菱有意害他,赤条精光,赶着香菱踢打了两下。(《红楼梦》)
D.弗罗洛与甘果瓦商量怎样使爱斯梅拉达免过司法机构把她绞死的命运。为了报答之前爱斯梅拉达的救命之恩,甘果瓦主动要求跟爱斯梅拉达交换身份代替她被绞死,弗罗洛深受感动,便又想出一个计划,即叫“奇迹王国”的乞丐们到教堂进行突袭。这个计划被一致通过。(《巴黎圣母院》)
E.堂吉诃德说服了邻居桑丘·潘沙做仆从之后,就准备出游的东西。他筹集了一笔钱,从朋友那借来了护胸,扣上了破头、盔,带上了衬衣和其他可能带的东西。在一个夜晚,他和桑丘不告而别地离开了村庄。(《堂吉诃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简答题。(选做一题)
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故事情节作简要介绍。
下面是《家》中的一段文字。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这里的“他”是谁?请简述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简答题。(选做一题)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请简述他们的人生结局。
简述《家》中梅的爱情悲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选自《礼记〃大学》) 
这则材料中,小人的行为可以用                、自欺欺人两个成语来形容。
怎样理解“慎独”?“慎独”有何现实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