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郭沫若的《天狗》比喻新颖生动,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激越,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
B.《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爱斯梅拉达也因此被当做女巫抓了起来。 |
C.《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大观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后来由于行酒令时宝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劝解,宝钗黛玉二人关系好转。 |
D.鲁迅的《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整理国史的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为学贯中西了,因“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名,而更名为“高尔础”,其实他是一个只会打牌、听书、跟女人的无赖。 |
E.《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故事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各自的身份。最后,二人为化解两家世代的仇恨相继自尽而死。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③,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孟子·离娄上》)
【注】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②处:居住。③菑:同“灾”。
(1)孔子和孟子各从什么角度谈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
(2)对于“不仁”,孔子和孟子共同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名著阅读题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
B.《茶馆》中,松二爷懒散无能,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他只能靠卖菜为生,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饿着,一提到鸟就有精神,最终饿死。 |
C.《子夜》中,吴荪甫伙同几个朋友低价收购了八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使他们的灯泡、阳伞、肥皂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借以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 |
D.《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短小的语句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 |
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就是其中一句。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为了复仇故意装疯,既是为了避免叔父的猜忌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考验自己心上人奥菲利亚在重压之下是否还真的爱他。
简答题
(1)《红楼梦》中出现了三次“葬花”,请简要概述其中一次葬花的情节。
(2)葛朗台既贪婪又吝啬,请用简明的语言列举其贪婪的两个事例。
简答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请简述作者的用意。
《欧也妮·葛朗台》中说,“葛朗台小姐的慷慨和她亡父的吝啬成了鲜明的对照。”请列举出在老葛朗台死后葛朗台小姐所做的几件“慷慨”事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在秋爽斋吃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分别写出空缺处的人物姓名并简要分析A此时的心理。
贾母为庆 A 十五岁生日唱戏摆酒, A 知老人素喜热闹戏文,点了两出热闹戏。 B 起初道:“只好点这些戏。”后 A 仔细解说韵律唱词,并念出其中词句, B 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赞其无书不知。此时 C 却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A B C
分析: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安于贫困的颜回连连称赞。(《论语》) |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三国演义》) |
C.多拉患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阿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阿格妮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
D.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邀集大观园中有文采的年轻女子成立诗社,并各人起了名号。第一次咏白海棠,蘅芜君压倒众人;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夺魁。(《红楼梦》) |
简答题。
⑴《红楼梦》中,怡红院的下人是怎样为宝玉庆生的?参加的红楼儿女们为什么那么高兴?
⑵《哈姆莱特》中,先父的亡灵先后两次出现在哈姆莱特面前,其用意分别是什么?
文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请简要说明“克己复礼”的含义。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仁”的看法。
文科学生必做:名著考查
(1)在“抄检大观园”中探春不但顶撞____________,还打了“乘势作脸”的____________一记耳光。
(2)尤三姐性情刚烈,发誓非__________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此男子,言尤三姐之意。此男子欣然允诺。但知道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又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此男追悔莫及,遁人空门。
(3)《红楼梦》结局,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__________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宝玉完婚。婚事由__________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注】诸?”
(《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病:难,不易。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关于修身的观点的共同之处。
(2)孟子是从什么角度谈论修身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告子曰:“性2,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
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简答题
请简述《红楼梦》中宝玉得知黛玉死讯一事的主要情节。
请简述《子夜》中吴荪甫最后惨败的情节。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许田射猎之后,汉献帝觉得天威受辱,暗中授予国舅董承衣带诏,让他去招揽忠心之士伐曹,马腾、刘备等人先后在义状上签名。事情败露后,董承等人被满门抄斩,带孕的董妃也被杀害。 |
B.黄忠牙将陈式被擒,黄忠也用计生擒夏侯渊之子夏侯尚,最后两军相约阵前交换俘虏,夏侯渊不讲信义,放冷箭射伤陈式,激怒了黄忠,两将大战一番。 |
C.关羽破襄阳后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带兵前往救援,庞德自请为先锋。过后曹操又疑心庞德会降蜀,要收回先锋令,庞德断发以表决心。后来,他与关公大战百余回不分胜负。于禁怕庞德功成,乘乱射中关公手臂后,鸣金收兵。 |
D.张飞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准备三军挂孝伐吴,末将范疆、张达置办白旗白甲不利,被张飞打得满口出血。当夜,范、张二人把醉卧帐中的张飞给杀了,并带着其首级逃往东吴。 |
E.孔明驻军五丈原,多次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于是孔明派人送去巾帼妇女服饰及书信一封以讽刺,想激怒司马懿,诱其出战。但司马懿竟然接受了那羞辱人的礼物,并重待来使,还与来使聊孔明的饮食状况。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他的弟子把实现“仁”、成就“仁”,当作最高的生存价值和目标。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求生命而损害仁的,却有牺牲生命以成就仁的。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担当起在天下实现仁得重任,坚毅地去实践,死而后已。(《论语》) |
B.法院决定逮捕艾丝美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却遭到镇压,死伤惨重。克洛德乘乱欺骗甘果瓦把艾丝美拉达交给他。克洛德逼迫他顺从自己,在遭到拒绝之后,克洛德把她交给卡西莫多看管。(《巴黎圣母院》) |
C.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父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曹操弃袍割须而逃,幸亏曹洪及时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三国演义》) |
D.堂吉诃德向一队过路商人挑战,强迫商人承认杜尔西内亚是天下无双的美女。商人不买账,两人打斗起来,商人的骡夫夺过长枪,折成几段,并把堂吉诃德揍得浑身是伤。(《堂吉诃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