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楚辞专家姜亮夫
1902年,姜亮夫出生于云南昭通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辈兄弟四人一榜中了三个举人,这些长辈都是他继承传统文化最早的启蒙老师。
1920年,他19岁,带着对封建大家庭的叛逆,出滇北,过宜宾,走进了中国儒学极盛的蜀中,拜名儒为师。192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清华国学研究院。清华园浓郁的学术氛围,优雅的学习环境,使他觉得走进了一个无法以语言形容的高大而神圣的学术殿堂,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大师,读书更精勤了,学业更精进了。大师的风范,人品、学识的拓展,视野的极大开阔,为他一生为人道德、学术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王国维先生的具体指导下,他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诗骚联绵字考》,第一次展示了他在传统学识,尤其是语言、文学、历史、经学等方面的深厚功底及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思维、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定位。
1928年,他来到上海。他被大学者胡朴安先生发现,被推荐到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书。后又成了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这里,他和学术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开始了一生交往的友谊。也就在这时,他开始了楚辞学的研究。这事缘于恩师王国维先生跳昆明湖自尽。他内心极为伤痛,联想屈原忧国忧民终投汨罗江,决心发愤撰写《屈原赋校注》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此书借助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取得重要成果,是近代有影响的屈赋注本之一。他提出“个别分析、综合整理”的主张,他以校注和书目两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依托,对楚辞各领域进行综合、阐发、概括,成果迭出。
1954年,他来浙江师范学院任教,便开始大量购置图书。楚辞类的历代主要书籍,基本集全。到60年代,他以三暇之余,已基本完成《楚辞通故》的资料汇集并开始撰写书稿,一直到80年代出版。这是他在大量汇集历代《楚辞》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他较成熟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以“个别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文物、考古、民族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入手,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积十年之功而告完成的。他凭着这种淡定的心态,以几乎简单而纯白的心去爱他的学业,这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事。
17、下列有关姜亮夫与楚辞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华国学研究院求学为姜亮夫打下了传统学术研究的正确思维和方法基础,而楚辞学的研究和恩师王国维的自尽关系很大。
B.姜亮夫1928年来到上海后,结交了诸多学术界和文化界的人士,特别是成为章太炎的人室弟子,促使他开始楚辞学的研究。
c.《屈原赋校注》借助了目录学、版本学的深入研究,又因发愤寄托哀思,所以校注很成功,为近代有影响的屈原赋注本之一。
D.《楚辞通故》是姜亮夫研究的最大成就,是他学术思想体系探索和以“个别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智慧结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景色优美迷人,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鸟儿歌声动听,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上千种不同的树木,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10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l里格约4.8公里)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
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察,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波西亚岛上的景色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保存了岛上不少植物的标本,尤其是芦荟树。 |
B.当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到达房屋的时候,房屋的主人因为恐惧都逃到了山上,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
C.哥伦布并不想在岛上久留,只是天气条件不允许他们离开岛屿,所以他们在岛上停留超过了一周。 |
D.哥伦布本次航海的最终目的地是美洲大陆,而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哪怕岛屿上有大量的黄金和香料。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史学大家王先谦
①王先谦,长沙人。他幼习经史,1865年(同治四年)中进士。他一生很少担任实际的政务官职,主要以学术名世,尤其在湖南声望极高,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②王先谦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学。他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其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其他的注释著作《后汉书集解》、《新旧唐书合注》等也颇见功力,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他的《十朝东华录》是王先谦的又一部重要的史著,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鸦片战争之后,随中西文化逐渐交流,中国学者开始著述外国史地,王先谦也顺应时代潮流,于光绪年间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日本源流考》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书中还用一定篇幅辑录明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资料,反映出作者的爱国之心。
③他曾花费半生心力,成《尚书孔伟参正》一书,书中探讨《尚书》原委,旁证历代诸儒训释;博采《史记》、《汉书》、《论衡》等材料,对伪托之处详加辨正。今文经学大师皮锡瑞评价它“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他还撰有《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④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王先谦也颇有造诣。东汉时刘熙曾作《释名》一书,以辞音求义,来推究事物名称的由来,清代毕沅又作《释名疏证》,对《释名》加以注释论证。对此,王先谦又特意撰写了《释名疏证补》,对毕沅此书再加补证。此书撷取江浙和湖湘学者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有系统,后人认为它超过了毕沅的《释名疏证》,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⑤此外,王先谦一生所作诗文共有44卷,1190篇,蔚为大观。他文宗秦汉,效法韩愈,笔力遒劲,气魄雄浑,诗宗杜甫、苏拭,自成格调,是晚清一大家,与王运齐名,人称“二王”。
⑥王先谦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苦读,锲而不舍,数十年来废寝忘食,孜孜于典籍之中,而且具有博采众长的作风。王先谦治学侧重古文经学,但不拘泥门户,兼采今文学源的观点,认为今古文经之争,“展转纷纭,徒形词费”。王先谦在撰述过程中继承了湖湘务实的传统学风,重求实,反臆断。凡遇暂时不明白的问题,他并不武断曲解,总是以“存疑”的态度对待,或注明“无考”,或注明“未知孰是”,“所当厥疑”。而对自己著述中的错误,一经发现就立即纠正。他曾刻印袁本《世说》,当经叶德辉提醒知道袁本“讹谬百出”时,便毅然毁版,请叶详加校勘后重镌。他还深刻地揭示中国学人普遍务虚图名的弊病,痛恨空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他的这种学术态度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代宗师,而且启迪了众多岳麓书院士生,使他们深涉经史,旁及诸子,趋重实务,接受新学,使这千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因而无论是撰述,还是教育,王元谦都堪称大家。
15.下面有关王先谦的学术著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先谦注释著作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至今仍受推崇,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
B.王先谦撰写《释名疏证》对毕沅的书加以补证。此书撷取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系统,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
C.王先谦的《尚书孔伟参正》《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旁证历代诸儒训释,详加辨正伪托之处,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
D.鸦片战争之后,爱国的王先谦为了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而顺应时代潮流撰成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本源的《日本源流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拯救汉字教学
①目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
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呼吁拯救
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阻止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
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
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
教材。”
曾担任过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会长的他说,“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
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人大多
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说,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
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
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提倡
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 (选自2008年11月04日《北京青年报》,有删节)
16.下列对目前“专家拯救汉字教学”的行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家联名呼吁拯救汉语教学并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来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
容易掌握的语言。
B.北京一些高校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
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
C.专家们已经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
字教学。
D.专家们认为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探索也正在继续,而且取得不小成绩。
17.下列对本文中专家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家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汉字识字教材和缺乏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
B.专家认为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受浮躁的社会
风气直接影响的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成为教师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C.专家们认为要拯救汉字教学,不仅要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更要呼吁社会重视汉
字识字教学。
D.如果让孩子在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的弧形笔画,那么孩子们肯定容易写
错别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
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
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
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 |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谁解其中味
——关于《随想录》的随想
丹晨
巴金的《随想录》是在1978年底开始写作,发表在香港《大公报》的。刚开始时不过是应编者老朋友潘际垌之约而写,并无长远的写作计划。只是稍后发现在该地该报发文章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为他在经历“文革”以及前几十年的惨痛经验以后,渴望独立思考,再也不要“奴在心者”。他觉得写这样的随想,可以比较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探索;那时他又正觉得有满腔的话要说,有感情要宣泄,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汹涌而出。于是,渐渐地他有了一个想法:写五本这样的随想录。后来,主要因为疾病缠身,多次住院治疗,直到1986年才完成,历时近8年。
巴老总结几十年中国政治文化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教训,坚持不懈地大声疾呼“讲真话”。
他清醒地认识到:“说真话,做到言行一致,我知道即使在今天这也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他也清醒地看到此事的意义重大:“讲真话”——独立思考——言论自由——人权——道德理想的重建和人文精神的提升,这是一条现代精神文明链,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实在太重要了。他在给萧乾信中就曾说:“这些年我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光!想到这,我就悔,我就恨,不过我总算留下一部《随想录》,让后人知道我的经历,我的感情;我还指出了一条路:讲真话。”
终于,随着《随想录》五卷的出版,巴老的思想在内地也开始广为流传。巴老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自我的严苛拷问,呼唤“讲真话”的巨大现实意义……渐渐为人们所理解、呼应和支持。想到20年后的今天,开始提倡“诚信”、“求真务实”,企望用来治疗、改造被谎言和欺骗渗透在各个角落的社会顽疾。这不能不说是对巴老“讲真话”的积极认知,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车轮正在向前转动。
随着历史的进展,《随想录》的思想文化内涵,也许会更加深刻显示出来。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人类,其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使我想起我曾接触到的海外的一些反应。例如,日本石上韶翻译《随想录》,几乎是每一卷都与香港出版的中文版“同步”,比中国内地出版得早。香港中文大学授予巴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固然是由于巴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更是因为他在《随想录》中表现的深厚的人文情怀。
1986年10月,中国部分作家接待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一行,举行座谈。说着说着,水上勉说到了巴老,非常动感情。他说:“他是我极尊重的前辈。巴金的《随想录》在日本拥有很多的读者。巴老在《随想录》中说:一个人不应该在人家痛苦面前盘腿而坐。我每每读到这里,总是含着热泪。我相信这样的话也激动着日本青年读者。”
当我想到这些外国作家怀着这样的深情,有这样的眼光,相比之下,我感到汗颜。显然,我们对巴老的认知和理解,还是少了一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题“谁解其中味”中的“味”主要指巴金在文革中饱受的肉体、精神上的磨难和 对大量宝贵时光被浪费的悔恨。 |
B.本文既能“入乎其中”,深深体味巴金《随想录》中的真话,真心,真情;又能“出 乎其外”,对《随想录》博大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蕴作精当的总体把握。 |
C.作者在对《随想录》的评述中,不仅能用一种纵深的历史眼光阐述其巨大的现实意 义,而且能用一种阔大的世界视野观照其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 |
D.本文中,作者在严谨翔实的思想和文化透视之外,为了增强其趣味性,还穿插了一 |
些有关外国作家谈论巴金的动人场景。
E.文末说“我们对巴老的认知和理解,还是少了一些”,不仅流露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而且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警策和期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太阳”升起在NBA
2000年,15岁的孙悦在北京奥神队站稳脚跟,开始了他的职业篮球生涯。
奥神是家职业篮球队,管理非常严格,一开始,孙悦有些不适应,尽管他继续出任组织后卫,但由于年龄和经验差距,再加上比赛时与其他球员配合不默契,导致他失误连连。但奥神的主教练米拉托维奇向来以培养年轻球员而著称,很看好孙悦的潜力和上升空间,针对他的缺点不足,积极对症下药,精心调教,再加上其他队友的帮助,孙悦进步神速,经过一段时间刻苦训练和磨合,孙悦渐渐成熟起来,成为场上的核心人物。
孙悦的处子秀,就是打CBA第一场联赛。孙悦打得虎虎生威,攻防俱佳,非常抢眼。主教练米拉托维奇,用赞叹的口吻说:“大家应该多注意一下我们的9号(孙悦),说不定将来他会成为大牌球星!”孙悦的能力越来越引起奥神的重视,据说,不少战术,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孙悦开始在国内联赛上崭露头角,这引起了国青队主教练张勇军的注意,打算将这棵好苗子收编自己麾下。但奥神为一手将孙悦打造成耀眼新星,死活不肯放人,拒绝让孙悦前去国青队报到。篮协下发对奥神的处罚通知,停止奥神俱乐部注册资格,这样由于双方争抢,就把孙悦给架空了,他既无法披上国青队战袍,也不能参加CBA联赛,陷入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奥神只得远赴美国参加ABA联赛,孙悦因祸得福,得到了在ABA锻炼的良机。
在美国打球,与高手同场竞技,不但开阔了孙悦的球路视野,还能更多地接触到西方高水平篮球理念,使他如虎添翼,技战术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在2006~2007赛季,场均拿下13.5分、10.5个助攻、6个篮板,由于成绩优异,还入选ABA全明星阵容,2007年,孙悦又入选ABA年度第一阵容。
中国男篮主教练尤纳斯,在观看全运会比赛中,孙悦娴熟的控球技术和犀利的突破能力,令他眼前一亮:“他是那么令我惊讶,我从未见过身高2.05米的人打组织后卫,而且他那么灵活,特别是追防和盖帽,是我见过的球员中最好的,因此,直觉告诉我,他就是我想要的球员。”
孙悦如愿加盟国家队,尤纳斯对孙悦偏爱有加,不断给他压担子。在他眼里,孙悦是可以改变比赛节奏的球员,他的速度能够让中国队撕开对手防线,他的身高和传球能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他就是国家队需要的球员。也许正因为主教练如此器重,所以他比一般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而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将压力变成动力。
进入国家队,由于是新人,跟其他队员配合需要时间,对某些球的处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在奥神可是球队的核心人物,一切都围绕他来运转,进了国家队,打法变了,国家队的打法是以打大为主,也就是打内线,打核心球员,孙悦在国家队的位置,只能是配角,甚至要失去自己的一些优势和打法,如何做到自己的风格与队伍完美结合,是摆在孙悦面前的一道难题。尤纳斯经常提醒:“打球光凭天赋是不够的,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刻苦训练。”每次训练完毕,孙悦的球衣都能拧出水来,他的笑容却是最灿烂的,他不想让人看见自己量变到质变这个痛苦积累过程,他要向世人展示自己在北京奥运赛场上,一飞冲天崛起的奇迹。
2008年奥运会上,孙悦出色的表现成为中国男篮最大亮点。第一场与美国队较量,孙悦所在的中国男篮,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打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孙悦更是在NBA巨星“魔兽”霍华德接队友断球后发起的快攻中,扇了这位与詹姆斯打赌“谁能在孙悦头上扣篮”,赌额高达50万美金的大牌球星一个大“火锅”;在与安哥拉的比赛中,孙悦更是以百发百中的超高三分命中率,一举击溃洛杉矶媒体对他的怀疑。8月16日,在与德国队角逐中,孙悦出色的发挥和防守是中国队获胜的法宝。在这场比赛中,他的三个大盖帽,更是点燃了全场的激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悦的火锅大餐,给了在NBA快船的卡曼,最后一个火锅送给了同是NBA的小牛队的核心诺维茨基。8月20日,中国与立陶宛对阵,孙悦偶尔露峥嵘的防控和阻拦,成为球队受阻时唯一的进攻点。五场奥运比赛,孙悦场均两分球命中率高达63.6%,仅次于姚明。面对好评如潮,孙悦心如止水:“奥运会上,我只是个新人,就像小学生一样闯入大学课堂,与高手过招,学到了许多东西,因此还得加倍努力,我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NBA。”
由于孙悦在奥运会上精彩的表现,2008年9月9日,湖人队与孙悦举行了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孙悦正式成功登陆NBA,成为我国第五位加盟NBA的球员,同时也是亚洲第二位加盟NBA的后卫球员。
(选自《儿童文学》2009年7月号上)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孙悦开始在国内联赛上崭露头角,这引起了国青队主教练张勇军的注意,但奥神队拒绝让孙悦前去国青队报到,从而被篮协处罚。这表明了奥神队的狭隘。
B 奥神队主教练米拉托维奇向来以培养年轻球员而著称,很看好孙悦的潜力和上升空间,针对他的缺点积极对症下药,精心调教,从而使孙悦成为球场上的核心人物。
C 由于接触到西方高水平篮球理念,使孙悦技战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2006—2007赛季,他场均拿下13.5分、10.5个助攻、6个篮板,从而入选ABA全明星阵容。
D 孙悦加盟国家队,得到尤纳斯的高度重视,于是中国队要撕开对手阵线,孙悦就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大的压力。
E 本篇人物传记叙描结合,以孙悦的打球生涯为经,以他的精彩表现为纬,从而构成了文章线索,且语言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张爱玲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要在四十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稀
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音译词的“粉丝”使用方便,既可表现出粉丝从者如云的声势,也可体现粉丝喜纠缠、善攀附的特性。 |
B.天才如果遇到知音肯定他的价值,那颗寂寞的寸心会感到欣慰;如果得知音而复失,则会悲伤不已。 |
C.知音的出现,不是在天才成名之前,就是要等天才死了之后。前者如歌德,后者如本•约翰逊。 |
D.作者认为粉丝和知音都可爱,但我们的生活中不缺少粉丝,缺少的是知音。作者期待更多的知音出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五院院士张立纲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他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千就是30年.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应正准备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吴g-玮之邀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香港科大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g--玮回忆治校之中的艰难历程时说:“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香港科大教授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应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事实证明,张立纲严格挑选的好几个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未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 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感觉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 |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认为了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 |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天然气之战”已在全球展开
天然气已成为一种更加环保、便宜以及相对来说较容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美国、欧盟各国、中国和印度等世界能源消耗大国正在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较量。
问题是,美国和印度,以及日本和欧盟各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天然气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有伊朗、卡塔尔、也门、俄罗斯、中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这些产气国的政局大都不太稳定,而所产天然气又不得不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的地区。
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这些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美国试图在亚洲与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印度与伊朗签订了一项价值220亿美元的协议。印度还与卡塔尔签订了一项购买液化天然气的协议。
不过,竞争将变得更激烈。随着各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继续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一场全球能源危机行将发生。据估计,到2025年,现在全球每天840亿桶的石油需求量将增长至1 210亿到1 300亿桶。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和印度也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汽车需求。印度原油70%依靠进口。在这一背景之下,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极力反对修建拟议中的全长2 575公里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输气管道,尽管这三个国家宣称已就此事达成共识。
尽管新德里和伊斯兰堡在其他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一直在设法促成这一项目。伊斯兰堡每年光过境费就可以收取7亿美元。
试图重振大图雄风的俄罗斯对修建这条天然气管道表现出兴趣。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说,他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俄罗斯分担项目风险的设想。
鉴于印度与伊朗的微妙关系,新德里一直尝试把沙特阿拉伯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其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二。新德里还试图修建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修建这条管道的原则性协议已经达成。
近来,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还积极发展核能,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印度去年7月与美国签署了内容广泛的核协议,而巴基斯坦方面的报道暗示,该国正在商讨未来10年从中国购买至少6座核反应堆。此外,芬兰计划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去年,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将鼓励中印提高石油利用率。他说:“帮助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变成更有效的石油使用者,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应压力,缓解美国国内的价格压力。”
(选自《参考消息》2006年1月9日,有删节)
10.下列不属于“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为争夺天然气资源展开的较量”的一项是( )
A.中国和印度一直在迅速与主要产气国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将来的需求。
B.美国极力地反对修建拟议中的从伊朗经由巴基斯坦到印度的远程输气管道。
C.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有其他分歧,但也在设法促成伊印输气管道修建项目。
D.印度不仅与两个产气国签订了协议,还拟修建从缅甸至印度的天然气管道。
11.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离主要产气国都有些远,而产气国所产的天然气又不得不经过某些动荡和危险地区。
B.中国和印度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的需求,不得不进口大量原油,其中印度在这方面的进口量为70%。
C.俄罗斯为重振大国雄风,希望伊朗和巴基斯坦能支持与其分担修建伊印远程输气管道项目风险的设想。
D.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石油输出国中的第一大原油生产国,所以印度一直尝试把沙特作为备选方案来接触。
1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各个经济大国石油的消费多于它们所生产或者进口的石油,爆发全球性能源危机是必然趋势。
B.鉴于全球每天石油需求量已增至1 210亿到1 300亿桶,天然气已成为相对较易获得的石油替代品。
C.积极发展核能,可以减少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过度依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全球能源危机问题。
D.随着天然气资源竞争的加剧,各国为了保护其自身的利益,一定会全盘接受布什那样的外交语调。
阅读下文,完成7、8题。
二百年前的4月2日,丹麦城市欧登塞的一个穷鞋匠家里降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全家挤在一间房子里,经常挨饿,但拥有几本书——《圣书》《一千零一夜》和霍尔贝尔的喜剧。这个男孩在专门为穷孩子设立的学校学习贸易,但梦想着从事戏剧行业。他给木偶缝制纸衣;每当城里来了剧团,他总在剧场门口流连;他会唱歌,有钱人请这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晚宴上演唱,他们拿他取乐,称他为“欧登塞的夜莺”。
男孩知道他们心怀恶意,但他渴望成功。父亲去世后,他一筹莫展,于是独自到哥本哈根闯荡。剧场老板断言他没有前途。他向别人哀求,却处处碰壁。最后,同样出生贫苦的作曲家魏泽帮助了这个饥寒交迫的孩子,出钱让他租了间房子。他当时年仅十四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埋头写作,想方设法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后来,另一位保护人送他去读书。他在学校里经常受人欺负,而且被禁止创作童话,但他学会了运用语言,能熟练地驾驭丹麦资产阶级特有的那种轻快讽刺的语言。
不过,上学前的那段经历对他影响至深。那是一种毫无乐趣可言的贫困生活,他只能从精彩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慰藉,他渴望美,并伴随着孤单无助的痛苦。他终生都在运用这些动人心弦的主题。
这个男孩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7.阅读上文,指出画线句子的含意。
8.下面一段文字中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原因是什么?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子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作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
记者:部长先生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我们注意到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7﹪,这样的幅度是您理想中的水平吗?
鲍尔森:首先我的确承认人民币自2005年7月以来已经升值超过7﹪,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人民币的升值再快一点的话会更有利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如今没有证据证明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记者:那您认为究竟什么样的汇率水平是合适的?
鲍尔森:我想对于我来说,对这个问题进行推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我想我要说的唯一一点是,如果人民币升值再快一些,我认为这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使经济发展呈现更为均衡的态势,也可以帮助那些相关经济部门,更有利地去利用监管政策对经济进行管理,更容易地控制通货膨胀问题,并且可以减少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我真的想了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人民币的升值,有没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人民币的升值受到了阻碍,我觉得如果中国能够更快地使它的货币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这样会更好。
记者:请问这样的答案是来自美国政府还是来自您本人?
鲍尔森:美国政府包括我与之打过交道的其他所有国家都认为,应该让货币反映出由市场所驱动的市场价值是比较好的。实际上我还是很赞同你们现在在货币问题上所做的努力,我只是想说,如果人民币能更好地反映出其所在的市场,这是最符合中国的利益的,因为随着中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同时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去管理经济,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鲍尔森始终向记者传达了这样的一条信息,那就是人民币的升值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任何不利的因素。但现实情况是,有一些普通的中国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浙江义乌市华鸿控股集团董事长龚品忠说:“半年里面汇率升涨了多少?人民币升值了多少?很可能已经3个点去了,甚至4个点,这就等于100万美元的东西,你可能要损失三至四万美元。”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江苏这样的出口大省,基本上所有的出口企业,都承受着人民币升值所带来压力。
那么,对于中国企业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这些现实困境,鲍尔森又会作何评价呢?
记者:正如您所说的,中国的确会在某些方面受益于汇改,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有大量的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出口型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险,您对此又作何评价呢?
鲍尔森:人民币确实是在升值,但我没有看到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的经济和出口商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我认为如果货币能够更好地反映经济的基本要素,会带来更高质量的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已经带来一些好处了,但是如果说升值的速度能够加速的话,会更有利与中国和所有中国人民。
浙江义乌市贝克曼集团龚新翼说:“按照美元一年汇率上升3﹪来说的话,我们每年的出口有2亿5千万左右,这样算起来的话一年就要七八百万,如果我们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规避,那么企业很难承担得了。”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我们国家又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我认为最值得欣赏的政策就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不能一步到位,如果一下子升值20﹪,中国的企业真要倒下一大片……”
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短期内还无法避免。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会逐步顺应新的环境,自觉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1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升值将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B.目前,中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受益于汇改,但仍有大量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C.鲍尔森认为我国人民币升值速度不快,人民币汇率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人民币的市场价值。
D.短时间内,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给中国企业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是无法避免的。
19.鲍尔森认为人民币升值再快一些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些好处的一项是 ( )
A.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经济发展呈现更为均衡的态势。
B.有利于利用监管政策对经济进行管理。
C.可更容易地控制通货膨胀,消灭不稳定带来的风险。
D.有利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经济发展。
20.在本文所呈现的这种访谈形式里,除了记者向受访者提问外,还不时地转换镜头,插入记者的评论和相关报道。这些在访谈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不同的“中国观”
张 华
①在全球化的当下,英国和美国“回应”中国的热情却不尽相同。众所周知,赴美签证需要面签,而且较难获签;赴英签证已无须面签,而且相对容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仍到处都是中国人,只要出门必能遇到;而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中国人要专门去找才得一见。
②尽管伯明翰学派倡导以平民为视野的大众文化,但其文化骨髓仍是精英的,是“端着架子”的贵族式的,多数人包括知识阶层的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好奇阶段;美国社会多元、综合、自由、开放,每种文化在这里都不难找到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同时与他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许多美国人充满对中国的热情,知识阶层中许多人对中国社会了解相当深刻,研究相当深入。更重要的一个现象是,中美之间高层往来频率远超中英之间,中美贸易总额亦远超中英之间。
③如果再给出一些例子,也许很能说明这些不同。
④例一,美国日用品多数由中国制造,美国人若一周内不用中国产品,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会感到不舒服;英国当然也有中国日用品,但离开中国产品还可以“端着架子”生活。
⑤例二,在美国很容易收看到专门的中文电视频道,在英国想从电视新闻中得到一点关于中国的信息都很难,更不必奢望中文频道了。
⑥例三,美国银行ATM、地铁售票机等很多常用的电子设备设有中文提示和操作系统,公用电脑有多种中文输入法,很多公共服务场所同时设有中英文提示,而英国没有这些。
⑦例四,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有20%的中国学生。学校亚洲研究中心、东亚系、燕京学社、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享誉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与中国研究有关的机构中攻读学位的学生,90%以上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多数没有中国血统。另外,其他学院也有依相应专业设置的针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心,许多金发碧眼的学者能说流利的汉语,更多学者到过中国。而英国伯明翰大学,甚至剑桥、牛津这样的大学,即使有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也是凤毛麟角。
⑧例五,在哈佛大学附近的书店随便逛逛,就能拍到关于中国的图书照片,读者可以自行诠释哈佛人对中国的研究热情;至于英国,像伯明翰、牛津、剑桥等地最大的书店,有关中国的图书寥寥无几,也不会有专门的分类书架,即使偶尔找到两本,也多类似于ZHANG RONG著的WILD SWAN或MAO。
⑨还要说的是,2006年,英国政府再次提高国际学生学费。英国大学不仅普遍吝啬,很少提供奖学金,而且两眼紧盯国际学生腰包里父母的血汗钱;美国大学则用丰厚的奖学金吸引年轻有为的学子前来学习深造。英国大学通过教育赚国际学生的钱,美国大学则是花钱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
⑩英国已从殖民时期的所谓“日不落”帝国,经过世界反殖民运动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发展与进步,逐渐变成后殖民时期的“日日落”帝国;美国虽然也曾不断经历挫折和滑坡,尤其是“9.11”的冲击,但是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两国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它们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态度和政策,无论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而态度的不同多半取决于人的头脑。
(选自《凤凰周刊》2007年第30期)
17.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国人赴美签证较难,赴英签证相对容易,说明英国对中国的“回应”较热情。
B.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人多寡的不同,反映了两国签证制度的不同。
C.英国人较少使用中国日用品,说明英国人对“中国制造”信不过,怀有偏见。
D.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比中英之间的相关交流频繁得多。
18.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能从国际往来的纷繁表面现象之中,看到英国与美国对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不同态度。
B.英美两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差异,导致了英国大学只会赚钱,美国大学则能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学生。
C.头脑(观念)是一切行为与表象的源头。英美两国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也多半取决于他们的观念。
D.在全球化的今天,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世界的胸怀与文明的视角,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气度与远视。
19.文章中间的几段文字用诸多事例来说理,请具体分析这部分内容说理上的特色。
▲ ▲
20.根据文章内容,概述英国和美国出现不同“中国观”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诗歌的大众与小众 吕进
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
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另外,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
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
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妓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一、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三、和白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1日16版,有改动)
根据文意,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并存”于一人是不足为奇的,但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 |
B.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 |
C.有的诗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贺、李商隐等,但不影响其诗作因隔世效应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即大众化。 |
D.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但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因此大众化的诗作美学价值更高。 |
E.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
根据文章观点,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
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
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白居易) |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李白) |
现代传播手段远比古代先进快捷得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新诗实际上很小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①在全球化浪潮中,事实已经证明,单靠美国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和造成更多的人死亡。因此必须寻求另一种全球化,即一种多极均衡、文化多元共生、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全球化。
②如何建构多元化的全球文化,保护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文化霸权和文化单一化等问题,其核心是一个文化自觉问题。因为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是“以人为本”,而人又离不开一定的文化。
③没有文化自觉,就谈不上不同文化的多元共生。什么是文化自觉呢?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种子就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这种能延续下去的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文化也是一样,要是脱离了基础;脱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因此,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因此,文化自觉就是主动自觉地维护一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使之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
④要延续并发扬光大,只有种子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让种子开花、结果。费孝通认为传统和创造的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自觉应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向,这样的文化自觉就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必须面对现实。费孝通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机械文明”和“信息文明”这两个在西方分阶段发展的文明,在我们这里,却重叠在一起了,甚至这二者之间的变化比过去的从人力到蒸汽机到电动机的变化都要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经验,还应该走自己的路。
⑤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这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面对的。全球化的现实需要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行为秩序和文化准则,我们应该精通并掌握之,并在此语境下反观自己,找到民族文化的自我,知道在这一新的语境中,中华文化存在的意义,了解中华文化可能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做出什么贡献。
(选自乐黛云《多元化世界的文化自觉》,有删改)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试图单靠军事力量来统治全世界的事实证明:只有运用文化的手段才能统治全世界。 |
B.作者认为,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因此,建构多元化的世界,核心问题就是文化自觉。 |
C.作者认为,多元化世界赖以实现的前提就是要让各种文化的历史和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 |
D.由于我国文明的发展与西方文明的发展情况不同,因此作者提出,不能照搬西方经验,应该走自己的路。 |
E.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文化自觉的含义作了阐述,表达了各种文化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看法。
第③、第④自然段引用费孝通的原话,分别为了论证什么问题?(4分)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就我们要关注当前的外在环境的问题阐述了哪些观点?
请根据原文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