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郑亮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助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运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学大师南怀谨曾写下这样的警醒人生的诗句:“一朵白云横山谷,几多归鸟尽迷航。”归鸟为什么会迷航?请你结合个人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只猫在野外,突然闻到一股鱼腥味,馋得忙往河边跑。猫来到河边,看见水上有一只鸭子正在捉鱼吃。只见鸭子很快就捉到了一条鱼,往嘴里送。猫想:“鸭子喜欢吃鱼,我也喜欢吃鱼,大家都喜欢吃鱼,它能捉到鱼,我也能捉到鱼。”
这时,一条鱼突然跃出水面,猫一下子跳到了河中,想捉那条鱼。可惜,猫没有捉到鱼,反而被浪打中,沉入水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实
秋天来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
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品是中国文化里重要的概念,可以指品级、品阶,也可以是品格、品质、品节。有人追求前者,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也有人看重后者,立志要做“一品百姓”。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就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励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一品百姓也能光彩照人,比那些位高权重者更受人尊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人,又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好奇地说,“我想看看你是怎样用石头做成汤的。”于是,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陆续地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可想而知。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面整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北宋]苏轼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要求:①角度自选(可以就某一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现在,社会上对这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都可称为“正能量”。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
你对以上文字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14)班黑板上方的另类冲刺标语。该标语是经过公选后才悬挂的,该班的班主任从最初的“不太认可”到最终的“表示赞同”。
你如何看待这则标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却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实家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我最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英]蓝德
材料二: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 [日]大松博文                        
请围绕上述两段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高僧。中午时分,小和尚见二人谈话投机,便为他们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请他吃,居士不作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没作谦让,不禁脸有愠色。居士吃完,见高僧未动筷子,解释道:“我确实饿了,如果我将大碗再推到您面前,并不是我的本意。既然不是本意,我为什么要故作谦恭呢?与其推来让去,不如按照自己的本意,简单地处理事情岂不更好。”高僧点头称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