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杨柳岸晓风残月”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营造生动可感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下面诗句也采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
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
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各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大约因为心情急切,作者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为了告诉每个人,明知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这里“松菊”既是天性爱好又是言志和寄托。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触景感怀,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C.“富贵非吾愿”,明确表示了作者安贫乐道,不为追求富贵而出卖灵魂的高尚情操。
D.“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提到“天命”,表示作者有宿命论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 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跫(qiónɡ)音:脚步声。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中,涉及的季节不同于其他诗句的一项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D.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
——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A.“邮票”代指信件。第一节写少时离家借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代指船。第二节写游子和新娘各在水一方,以船为桥。
C.“坟墓”代指封闭的家园。第三节写游子飘零在外,只能遥望故乡,不能与亲人团聚。
D.“浅浅的海峡”说明海峡不应成为两岸的阻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D.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副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该联所写对象是陆游。“悲黍”即姜夔《扬州慢》中“黍离之悲”,此处表达了陆游对百姓遭乱的同情。
B,《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先河,由西汉末年刘向搜集整理。
C,古代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有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古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以及杂言古诗;而近体诗是唐代及以后创作的律诗绝句的统称。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