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G通信
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因此在人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呢?
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2010年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进行定义,有一点人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3G通信费用低。
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据3G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发展计划,3G的多媒体服务在10年后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3G服务的普及率更超过60%,那么这时就需要有更新一代的系统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有了这些通信终端后,手机用户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漫游了,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了。
下列选项中有关4G通信的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

A.4G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B.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从而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C.4G手机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提供条件。
D.4G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

下列选项中有关4G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G通信技术仍然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又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
B.4G一种不需要电缆即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C.有了4G技术,就能让手机用户们随心所欲地漫游,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通信。
D.4G通信技术的开发目标是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关于4G的前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4G通信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B.4G的投资成本会比3G更低。
C.4G的通信费用会比现在更低。
D.当3G服务的普及率超过60%时就是4G服务进入市场的时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2009年11月3-8日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对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读秀网《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下列对于雾霾天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严重的雾霾一旦形成,大多很难消散,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很大,容易酿成雾霾灾害。
B.雾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在冷空气较弱或水汽条件较好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而且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
C.雾霾天气之所以形成污染,是由于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和颗粒物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生成的相互作用。
D.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最后的消散往往受到冷空气入侵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能见度的变化和PM2.5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与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2009年11月的那次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它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比。
D.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多雾日少;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雾霾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就会表现出: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
C.雾霾天气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形成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防范这种天气灾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B.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天何言哉
地理课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但是,我对这一门学科却没有过真正的认识。对为了考试而硬背下来的河流、山脉、矿产、铁路、城市等等的名称与特点,也无法产生感情,不能理解这些字面的记录与“我”的关系。
让我最早对“地理”有模糊感觉的,恐怕还是父亲贴在客厅墙上的地图吧。当我和玩伴,指指点点,在地图上寻找“台北”“西安”的位置,追溯淡水河、黄河的源头时,那经纬纵横的纸张上面,便不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而随着色彩从褐黄、浅绿到湛蓝,我们懵懂年幼的心,也仿佛跋涉了一次高原、山脉、河谷与海洋了。
第一次出国,随着飞机的拔地升高,窗外的景物逐渐缩小变远。远近的山脉丘陵,起伏连绵;田陌纵横如网,道路伸延四去……当飞机以全速冲上云天时,那淡到几乎不辨细部的家乡,真的像一张地图了;又像亲人的五官,有特殊的音容笑貌,是我不能遗忘的永恒的图像。啊!我努力想看得更清楚一点。这第一次的辞乡之泪,与第一次感受到大地广袤无尽的震撼纠缠混合。我才知道,原来所谓地理,并不是一门冷漠的学科,而是季候、风雨、山川、大地,是我赖以为生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啊!才知道自己——这微小的生命外面,有山脉起伏,有河川蜿蜒,有季候变迁,有星辰移转,有万物的繁衍与变灭。
后来我才懂得思索:人在经纬纵横的天地之间,在万物的运转生灭之中,应当如何自处?如何找一个恰当的地位?应该自小,还是自大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到常常要用洪荒山川来指点智慧。
盘古辟开了初始的洪荒,然后倒在大地上。肌肉化为田土,骨骼形成山脉,发髭生长成繁密的山林丛草,汗水流成了汩汩的长河,呼吸化成了风云……中国开天辟地的神话,一开始便阐释了人与自然肌肤相亲、不可分离的关系。
仁者和智者都懂得苍天无言而自有一种伟大,都从无言的自然中获取智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老子都通过聆听自然的言语开宗立派。而孔子凄凄惶惶,在人世的纷乱中如丧家之犬。然而,他对人世的大爱,最终还是回归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自然化育中去,引导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去敬重自然,去倾听自然的言语!
“天何言哉?”的智慧,导理出了“弋不射宿”“数罟不入洿池”的准则:猎者不射杀已经归巢的鸟,渔夫不用细密的网来捕鱼,自然生命才能繁衍生息,避免被滥捕而灭绝的命运。因为倾听自然的言语,人们从大自然的循环生息中懂得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道理,可以坦荡宁静,没有求取的贪婪,没有征服者的霸道与自大。
近几十年来,台湾迈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然而随着现代化与经济繁荣而来的是对自然前所未有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冷漠无知。人不再觉得自然伟大,不再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山林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许多动物与植物濒临绝灭,垃圾山使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拥挤在都市中的人,焦虑、暴力与欲望日甚一日地膨胀。是的,我们应该繁荣和进步,但如果“繁荣”谋杀了对美的向往,如果“进步”不能使生活幸福,如果“现代”所指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精神恐慌,我们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吗?
有一本真正富裕的大书永远打开着,那便是“地理”,是用山脉、河流、大地、星辰、季候记录的地理,是人类可以学习的永恒的智慧之源——这,才是我的“地理”。
(取材于台湾作家蒋勋的同名散文)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从上学时的地理课写起,指出硬背下来的地理知识并不能被“我”真正地理解,写这些的目的是批判应试教育的危害。
B.“我”在父亲的地图上寻找城市和河流时感受到了地理符号的意义,地图上的颜色也引起了“我”对不同地形地貌的遐想。
C.文章写盘古、庄子、老子、孔子等人,说明中国人自古就注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今天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形成对比。
D.台湾的现代化对自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现代人的堕落与不幸,因此作者反对现代文明,希望人类臣服于自然。

E. 文章介绍了作者认识“地理”的过程,同时阐发了自己对“地理”的理解,而且还思考了现实的问题,深刻而又有针对性。
第三段写到在飞机上看大地,作者借此表达了哪些感受与思考?这一段在文章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作者引用孔子的“天何言哉?”是为了说明怎样的道理?
人面对自然,“应该自小,还是自大?”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这座历史名山的最大特点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就自然风光而言,天柱山地处我国南北 ① 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既具北山之雄,又有南山之秀,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其独特之景观包括天成奇石、秀美竹韵、晶莹秀水、诡秘洞府等,可谓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就人文景观而言,这里有古代先贤挥毫泼墨留下的题刻,有佛道两教修行传法的寺观。天柱山的钟灵毓秀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李白吟出了“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的诗句,并表示“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更是穿越历史,被人传唱至今。王安石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拥火夜游石牛古洞,作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而 ② 于湖北黄梅地曲的地方剧种黄梅戏一植入天柱山这片土壤后,立刻奇葩绽放,唱响中华大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在这里被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
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qíng)天一柱 B.相得益彰 C.钟灵(shū)秀 D.奇葩绽放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汇发端 B.交汇发源 C.交会发端 D.交会发源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乐府诗集》。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王安石字介甫,“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D.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种繁多,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审美风格独树一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在人体内,存在着多种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 “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
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D.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许多时候人们并非自己情绪的真正掌控者。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就会消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的情绪正常。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B.即使人们不食用含有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食物,而食用纯“绿色”食品,我们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能会导致情绪异常。
C.肠道内的杂菌会分解高蛋白物质,产生硫化氢、氨等毒害神经的气体,这就是说,可以通过杀灭这些杂菌来预防或治疗情绪异常。
D.近年来,某些人行为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看来控制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也应该是解决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机械不稳定性通常是工程师尽量试图避免的一个问题。这种不稳定性可以迅速导致结构损坏:负重支架的坍塌,钢板平面的变形,或金属外壳的扭曲。结构损坏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美国在“二战”中制造的万吨货轮“自由轮”在海上航行时便因结构损坏而解体。对弯曲结构的数学分析过于复杂,该领域研究在19世纪中已经中止,因为利用当时的方法根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然而,在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新一代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开始接受不稳定性。这些研究人员受到几何学和非线性数学最新进展的启发,从而取得他们的前辈们无法企及的成果。例如,他们已经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白菜叶和撕裂的塑料垃圾袋为什么出现波纹;计算了织物和纸张褶皱的模式;解释了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脏纹路的生长方式。在实际应用方面,柔性聚合物和有机硅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一直是启发研究人员灵感的源泉,特别是智能手机柔性而又结实的外壳材料。这类材料使得电子产品、机器人、工具、车辆在彻底变形后,仍有可能恢复原貌。
来自哈佛大学的工程师贝尔托蒂在2012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APS)的波士顿会议上,向人们展示了她在一家玩具店的发现:投影在屏幕上的“霍伯曼O形扭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彩色塑料链形成的中空足球。然而,只需简单扭曲这个球,让塑料链绞合,就可以使其塌陷成一个比原来小很多的球体,而向相反方向扭曲,又可以使它扩张回原来的大小。贝尔托蒂说,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她的团队创造出一种球形装置,利用机械不稳定性而不是链的绞合,来塌陷和扩张,完成与“霍伯曼O形扭球”相似的变形过程。贝尔托蒂解释说,困难在于弄清楚一种结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不稳定性,才能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为此,必须精心设计球形装置的“软点”。
阿默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桑坦格罗表示,他和他的同事们正致力于通过对计算机程序的完善来完成对材料的折叠。研究人员预测,可以通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按照计算机生成的不稳定模式来刻写二维薄片,然后通过一个平稳、协调的操作过程将其准确折叠。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极端力学运动”带头人之一里斯的实验室则正同贝尔托蒂等人合作,他们的目标之一是编译一个模型辞典:在特定刺激下,多面体模型将以可预测的方式出现褶皱、弯曲、延伸、塌陷、膨胀等行为。这些模型都以带孔洞的球壳为基础,孔洞周围的连接物带有精心设计的软点,在受到压力时会褶皱弯曲。理论上,可以将这些可变形的多面体制成各种尺寸,小至纳米尺寸的给药小球,大至田径场可伸缩的屋顶。此外,能挤压成类似章鱼状而通过微小空间的机器人、能扩张成帐篷的背包,以及能像笔一样卷起来别在耳后的手机都变得可以想象。展望未来,一套能解释柔性固体扭曲时所表现出行为的新规则已呼之欲出。研究人员看到了一个将损坏转变成功能的全新境界。贝尔托蒂和她的热情拥护者都相信,极端力学的前景极为光明,远不只是工程师的玩具那么简单。
(本文系据《变形材料崛起》一文改写而成,原文载《环球科学》2012年10月号)
下列关于“机械不稳定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机械不稳定性”势必导致结构的迅速损坏,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工程师们通常都试图尽量避免它。
B.近年,“机械不稳定性”与过去迥异的新性质随着科学的进展被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发现,因而大家开始接受它。
C.利用“机械不稳定性”,可以使物体出现褶皱、弯曲、延伸、塌陷、膨胀等改变,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发生改变的新规则。
D.把握“机械不稳定性”导致物质改变的规律,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分析,在这些方面,今天已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关于极端力学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与原文吻合的一项是[0.60]

A.发明了“霍伯曼O形扭球”,它可以经扭曲塌陷成一个比原来小很多的球体,向相反方向扭曲,它又可以扩张回原来的大小。
B.发现了柔性聚合物和有机硅材料,这类材料使得电子产品、机器人、工具、车辆在彻底变形后,仍有可能恢复原貌。
C.发现了球形装置的“软点”这一关键,如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就可能使结构表现出人们期望的行为,从而编译出一个模型辞典。
D.将损坏转变成功能的全新境界已经出现,因为已经有了智能手机柔性而结实的外壳材料,还将出现纳米尺寸的给药小球和田径场可伸缩的屋顶。

下面对原文文意的理解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在“二战”中制造的万吨货轮“自由轮”在海上航行时解体,是结构损坏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之一,而且当时无法对其进行深度解析。
B.从白菜叶和撕裂的塑料垃圾袋出现的波纹,到脊椎动物胚胎中内脏纹路的生长方式,这些都可以从不稳定性的理论中得到解释。
C.通过对计算机程序的完善,可以完成材料折叠的完全自动化的过程,但目前其中的一个遗憾,是计算机生成的模式仍不稳定。
D.能挤压成类似章鱼状通过微小空间的机器人、能扩张成帐篷的背包,以及能卷起来别在耳后的手机,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鸡,为什么要叫?
瘦驼
①“半夜鸡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过,鸡为什么要叫?西格尔是研究鸡的博士,他听得懂鸡的语言。虽然对于大多数人,鸡的语言无非就是母鸡下蛋“咯咯达”和公鸡打鸣“咯咯咯”,但是西格尔博士大概能听懂30种不同的“鸡话”。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鸡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夫多妻的它们总有一大堆家庭琐事要处理。特别是作为家长的公鸡,更是要担负很多指挥和决策任务。比如,当公鸡发现了食物,它便会发出叫声呼唤妻妾们前来分享。如果发现的是蚯蚓或者豆子这样的美味,它的叫声频率会比较高;反之,如果它发现的不过是些米粒,米粒对鸡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它的呼唤声频率便会较低。
②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临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佛洛等人就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经过录音和分析,佛洛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宏亮低沉,同时这样的雄鸡鸡冠越大,体型越健硕,战斗力越强。
③公鸡什么时候打鸣?当然是早上了,金鸡报晓嘛。对不起,你错了。实际上,公鸡很多时候都打鸣。有人统计过,白天里,一只公鸡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临近的公鸡不甘示弱纷纷宣誓主权,如此接力下去,让人印象深刻,而嘈杂的白天,人们忙着各种各样的事,就不会太留意这些打鸣的公鸡了。
④早上公鸡为什么打鸣?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做一下解剖学,深入到鸡的脑袋里去看一看。鸡的大脑里有一个小小的区域叫做松果体,这个小小的腺体曾经是我们的老祖先视觉系统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在它位于脑的中央,不过它与视觉神经还有藕断丝连的关系。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爱美的女士们不要被这个名字误导,它仅可以让青蛙的体色变淡。松果体是受光线控制的,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其实眼皮并不能挡住太多光线),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它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一天之中,当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公园里提着鸟笼的大爷也知晓这个道理,平常鸟笼都被厚厚的布罩盖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线惊醒了鸟儿的“鸣叫中枢”,歌咏会便开始了。
⑤在过去,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也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不过有时候遇到满月,皎洁的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候,鸡犬不宁,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⑥现代社会,尤其是广大城市,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昼夜的区别,与100年前相比,目前人们的“黑夜”普遍缩短了好几个小时。不但人本身深受“人工白昼”带来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种种健康问题(诸如儿童性早熟,乳腺癌和结肠癌的高发,以及更普遍的情绪波动)的困扰,跟着人混的其他动物也跟着遭殃。经常有报道说某小区里“无德居民”擅自养鸡,结果半夜鸡叫不断,引发邻里纠纷。英国的国鸟是欧亚鸲,这种俗称知更鸟的小鸟现在完全不“知更”了,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报道,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⑦由此可见,给地球熄灯一个小时,不管对人类还是包括鸡在内的其他动物,都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我们还回得去吗
(选自《新京报·新知周刊》,有删改)
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在英国很多地方它们彻夜鸣叫,都是路灯惹的祸。
结合全文,分条概述鸡叫的各种原因。
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意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型H7N9病毒起源与变异
昨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的一篇研究新H7N9甲型禽流感的学术论文荣登国际著名预印本电子文库Arxiv,这是国际公开发表的首篇有关H7N9流感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和变异,将为控制和治疗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公布的4个新H7N9甲型禽流感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贺建奎团队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H9N2,H11N9,H7家族)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其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而且,这种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
“目前,这个病毒可能已经开始产生新的变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贺建奎说,通过序列比对等方式,他们发现,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多为江浙地区的家禽和野禽,这与此次疫情暴发的地域重合,同时,他们推测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贺建奎团队设在深圳的一个研究小组称,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0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9日称,应当对这一研究结果有所警觉,并努力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疫情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该研究小组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他们仔细检查了血凝素,即一种在细胞感染病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将病毒捆绑在诸如人类呼吸系统等动物细胞上,然后破坏细胞膜以让病毒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贺建奎称,对一般的流感病毒来说,如此短的时间里只会有一两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他说:“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出现多种变异。变异速度也许尚未赶上艾滋病病毒(HIV),但对于流感来说,这种变异速度已经很罕见了。”
快速的变异让人们很难预测这种病毒将怎样演变。贺建奎说:“我们不清楚它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我们目前拥有的病毒样本太有限了,但当局必须对此有所警觉并做最坏的打算。”
报道称,由于是一种新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令人感到困惑。但贺建奎的研究显示出一些与内地权威部门的理论相异的线索。他的研究小组将这种新病毒与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确认的所有H7N9病毒——农业部曾称这些病毒可能是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源头——相比较后发现,病毒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报道称,事实上,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与在浙江和江苏发现的H9N2、H11N9和H7N3等国内常见的病毒非常相似。
贺建奎表示,研究人员无法排除新病毒由野生鸟类带入内地的可能性,但该病毒更有可能来源于国内。
2013年4月初,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也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他们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节)
下列对于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
B.这种H7N9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其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C.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能出现多种变异,其变异速度已基本赶上艾滋病病毒(HIV),对于流感来说,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D.新型H7N9病毒与经典的H7N9病毒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的学术论文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和变异,将为控制和治疗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
B.贺建奎团队通过对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公布的4个新H7N9甲型禽流感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这种新型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
C.研究者发现,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
D.农业部曾称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确认的所有H7N9病毒可能是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源头,贺建奎团队研究后对此予以否定。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研究团队指出,应当对研究结果有所警觉,并努力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疫情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B.贺建奎研究小组仔细检查了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中的血凝素,这种血凝素其实就是一种在细胞感染病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
C.对于新病毒的来源,贺建奎指出目前尚无法排除由野生鸟类带入内地的可能性,但该病毒更有可能来源于国内。
D.贺建奎强调,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新型病毒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许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无数不同的宇宙和无数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的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会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惟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像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且不说弦论,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王家骥《别样宇宙花亦红》,略有改动。)
从原文看,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我们的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我们的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关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科学家都以我们的宇宙为参照来推求其他可居住宇宙的存在,但结论不尽相同。
B.尽管“人择原理”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是它对促进弦论的发展却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C.即使真正弄清了生命产生与物理常数的关系,也未必能准确描述可居住宇宙的数量。
D.虽然科学家对多重宇宙和可居住宇宙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
C.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D.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还是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地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地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D.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齿状回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并经海马体巩固和强化转换成长期记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D.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全靠包裹在它外面的肌肉和皮肤,骨头对自身的保护则无能为力。而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证实,已往人们对骨头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导致人们完全低估了骨头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发现,在外来的冲击面前,人类的骨头也会施展自己的惊人秘技。骨头不但防卫有法,而且疗伤有术。
研究人员的这个发现得益于此前其他科学家的一个新奇发现。6年前,科学家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了隐藏在里面的“分子减震器”,这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的胶,由于它的存在,使得鲍鱼壳具有一定的弹性,相应地也增强了它的抗冲击能力。当时,科学家猜测,人类的骨头里可能也有这种“分子减震器”,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发现它的踪影。
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在人体骨骼中还真的发现了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研究发现,人的骨头里的胶原纤维和其表面覆盖的仅有一层几个原子厚度的骨盐结晶,能起一定的抗震作用,而把骨盐结晶与胶原纤维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胶,这种胶的作用原理与科学家以往在鲍鱼壳中发现的物质相同。这种胶含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这使得这种特殊生物胶拥有了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在骨骼受到应力的时候,它们可以舒展开来,以帮助骨骼减少震动的冲击;而当应力解除时,它们又会像弹簧那样,重新盘绕成原来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生物胶分子在骨头里面确实能发挥出色的减震作用,所以它是名副其实的“分子减震器”。通过高清晰度的摄像仪,研究人员还拍摄到了这种性能奇特的胶和其自身的缠绕结构图像。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胶的作用并不仅仅提供给健康的骨骼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实际上在因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之后,它还能很快帮助其修复裂纹。胶的修复方法主要是发挥自己的粘连特性,把裂纹重新聚合在一起,就像是人们给断裂的骨头打上石膏那样帮助裂纹康复。
也就是说,人体骨头里的这种特殊的生物胶就是骨头的防身“密器”,骨头的惊人秘技全是靠它施展出来的。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或在患某些特定疾病时,或在骨头受伤的情况下,这种分子胶是如何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如果找到答案,人们就可以找到保护骨骼不发生破坏性改变的方法,甚至能逆转骨骼的破坏性生成改变,生物胶将是未来治疗骨骼疾病的重要武器,对于骨折、骨头老化的防治,对促进骨头健康发育,都会提供一系列全新的方法。
下列对“分子减震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子减震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矿化结构紧密粘合起来的生物胶,它是科学家在研究鲍鱼壳的时候发现的。
B.人类骨头里的“分子减震器”能将胶原纤维和骨盐结晶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抗震作用。
C.“分子减震器”不但能给所有的骨骼提供较大的弹性和抗骨折能力,而且能在骨骼受伤形成细小的裂纹后,帮助修复裂纹。
D.“分子减震器”这种特殊的生物胶之所以拥有粘连性和一定的弹性,是因为它含有能够隐藏自身长度的结合键。

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前人们认为骨头对自身的保护没有有效的办法,但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将改变这一观点。
B.在鲍鱼壳上发现生物胶的时候,科学家就推测人类的骨头里也肯定有这种生物胶。
C.生物胶的结构呈缠绕状,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它会像弹簧那样盘绕起来从而保护自己。
D.生物胶修复受伤骨骼的主要办法是利用自己的粘连性,把裂纹聚合起来并使之长出新的骨骼。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研究鲍鱼壳时获得的结论为后来研究人员的新发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B.如果没有生物胶,鲍鱼壳就没有一定的弹性,其抗冲击能力也将减弱。
C.骨头的惊人秘技全是靠骨头的防身“密器”即一种特殊的生物胶施展出来的。
D.一旦找到生物胶发生改变或被耗尽的答案,就会给医学界带来治疗方法的全面革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最早发现并揭示石墨烯独特性质的科学家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从此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材料家族中光芒四射的新星。
石墨烯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人们常见的石墨是由可以机械剥离的石墨片组成。由于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当石墨被剥离至单层,仅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时,这层石墨片就是石墨烯。它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材料,看上去近似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
在材料大家族中,石墨烯只是个晚辈。2004年,海姆和诺沃肖洛夫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石墨片黏在两片特殊的胶带之间,撕开胶带,石墨片就被减薄,一分为二。,如此反复操作,薄片越来越薄,最终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石墨烯。人们发现,它的厚度只有o.34纳米,一片1毫米厚的石墨片由近300万层石墨烯堆垛而成。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独特性质刺激了全球研究者的神经,更有人将其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平面结构,它蕴含的丰富而新奇物理现象的奥秘就来源于此。石墨烯拥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非常稳定,而且各个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即使受到外力冲击,也可以通过弯曲变形来维持稳定。       
这一独特结构使石墨烯几乎集合了世界上众多材料的最优质品质。据测试,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强的二维材料,强度通常为普通钢材料的数十倍。有人曾测算,一块1平方米的石墨烯吊床足以承受一只4公斤重的猫,而该吊床的重量仅为0.77毫克,比猫的腮须还轻,肉眼根本看不到。
最让科学界瞩目的,是它超强的导电性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介绍,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其传导电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电子在石墨烯中运动几乎没有阻力,迁移速度极快,是世上已知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这一特点,石墨烯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
石墨烯还有优异的室温导热性和透光性。它的导热性能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且几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透明、良好的导电特性,使它极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出道”虽短,但它所具有的                        等超强性能,使产业界迅速嗅到了其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可能的应用潜力。但研究者对其产业化仍持谨慎态度,有关石墨烯的众多应用研究目前多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它的神奇性能能否完全在应用上显现,还需科学家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摘自2013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结构的二维平面材料。
B.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 34纳米,具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
C.石墨烯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材料被发现后,有人称之为“改变21世纪的材料”。
D.石墨烯可以利用石墨片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的特点通过机械剥离获得。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石墨烯结构稳定,各个碳原子之间连接柔韧,即使受外力冲击也不会遭到破坏。
B.据测算,一块1平方米、仅重0.77毫克石墨烯吊床可以承受4公斤重的物品。
C.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相比狄拉克费米子而言,其电阻率更小。
D.石墨烯的特性使之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等,不久的将来将取代金刚石等材料。

根据文意,在文章最后一段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其内容触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挤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各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汉;《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办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3日,有增删)
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

A.《大雨》融入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科普阅读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