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杰出的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昼夜不舍,数十年如一日。著名的作家姚雪垠,每天凌晨3时起床,奋笔写作,下午则读书,研究史料,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女青年张文淑,把全部业余时间用于中国医学、中医学、皮肤科病的自学,成了医治皮肤病的专家。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研究的领域不同
B.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研究的方法不一样
C.凡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刻苦努力、专心钻研成才的
D.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的工作习惯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农业部负责人日前提出.明年开始全国各地将从四个方面实施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农业部负责人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计划
B.全国各地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明年启动
C.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D.农业部从四个方面对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了要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3题
皮影戏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表达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醉枣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末。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明人,都曾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馆。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另一方面,皮影戏中任务、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
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艺术家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任务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矿,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息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上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中国皮影戏约有1000年的历史。据说元代曾传到西亚,并远及欧洲。由于流行地区、延长曲调和剪影原料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雕刻工艺、灵巧的操作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选自《科学之友》2005年第4期)
6.下列关于“皮影戏”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B.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表达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C.是民间艺人用刀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所以人们称之为皮影。
D.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流传甚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7.下列不能体现“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的一项是

A.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收到了皮影戏唱腔的影响。
B.皮影戏的幕影演出原理及其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
都起过先导作用。
C.歌德和卓别林曾给予中国皮影戏艺术高度的评价。
D.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曾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馆。在国际交往中,常有中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8.下列对文章第6段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便于对任务及场面景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
戏曲化处理,所以它更能够适应皮影戏的幕叶表现形式。
B.皮影的脸谱与服饰造型收到了京剧艺术的影响,或纯朴而粗矿,细腻而浪漫,显得夸张而幽默。
C.影人是民间艺人用手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材料来源是牛皮或是驴皮。
D.每个影人的双手都可以自由地耍玩娱乐,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由于吸引力一批皮影爱好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题。
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会茫然失措。因为它们有一般性,那有规律可寻。掌握了一般性之后,再努力去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
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瑚睥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在书本上看到对蝴蝶、蝗虫的一般性的描绘,就以为蝴蝶、蝗虫的道理“止于此矣”,不再去注意它们的进一步的分别,在它们“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文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既然”“就”“或者”。
B.上述文段从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与不正确方法两个层面作了阐释。
C.能 了解某种事物的一般性,又能进一步分别其“家族”内的千百种的不同,就可使认识达到精确的地步。
D.将“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就更朴素,更口语化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1-4题。
  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3个联络站,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在帕萨迪纳的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监测登陆过程的数百名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一片欢腾,人们期待着"勇气"号在火星上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说,"勇气"号登陆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地面控制中心在紧张和悬念中希望它"交好运"。
  "勇气"号登陆时像皮球一样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数分钟的弹跳、翻滚,直至最后落稳。它先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护下,以大约1.9万公里的时速冲入130公里厚的火星大气层。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它在距火星表面8公里左右时时速降至1600公里,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当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增加着陆缓冲力。在距地面12米时,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被气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勇气"号,像皮球一样落在火星表面翻滚弹跳,最初弹起时有5层楼那么高,反复弹跳数十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此时气囊内的气体自动放出,火星车看上去像被一层帆布包着。
  "勇气"号着陆点选在火星上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以确保成功。它着陆后将先进行一星期的设备自检,然后地面人员将操纵它在火星表面考察。收到它拍摄的图像后,如果科学家认为某块岩石有研究价值,会命令它开过去进行进一步探测。
  "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计划于1月24日在火星着陆,这一对探测器共耗资8.2亿美元,分别在去年6月和7月飞向太空,是去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最大的一项太空计划。如果这一使命取得成功,将鼓舞宇航局的士气,并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录自2004年1月5日《光明日报》 有改动)
1下列对"勇气"号的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A、是由美国新近研制完成的空间探测器,主要由登陆舱和火星车组成。
B、是空间遨游时间长、耗资巨大,迄今为止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
C、是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并且能够进行设备自检的高智能探测器。
D、是地面人员能够操纵,进行有针对性空间实验的探测器。
2以下不属于"勇气"号"依靠自主控制"来完成的一项是:
A、在火星表面经过反复弹跳数十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
B、在"勇气号时速降至1600公里,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
C、在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时,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
D、在距火星地面12米时,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
3如果给文章拟一个标题,最佳的一项是:
A、"勇气"号的特征与功能。
B、"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
C、火星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D、美国最大的太空计划。
4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勇气"号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这表明整个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B、华裔科学家的参与表明,美国登陆火星也是全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
C、地面人员操纵"勇气"号进行探测,主要是为了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D、"勇气"号与"机遇"号如果取得成功,将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 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 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 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 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 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 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 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 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 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 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9分,每题3分)
将生活经历“写入”基因
很有可能有一些基困可以赋予贝克汉姆的孩子某些足球天分,但没有捷径可以把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传给后代。但如果这也是某种可以传续的“习得特性”会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出现于19世纪,首先是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1953年,DNA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这种复杂的分子以方便的形式携事业生命密码,似乎证明了只有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能够遗传给后代。对基因学家而言,父母和祖父母只有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无关紧要的。但现在另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种理论称为“表现基因组学”。



20070214

 

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特森解释说:“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你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四五代人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者现在会很兴奋,因为有实验表明表观基因影响竟然能延续数代。爱丁堡大学的乔纳森·塞克勒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如果怀孕期的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这是“母亲影响”的一个例子。
“母亲影响”是否与表现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令塞克勒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后代也出现了与它们祖母同样的表现——但它们从未以任何形式经历过那些压力。更不同寻常的是,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雌性大鼠生下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的压力表现。惊讶不已的塞克勒重复了这个实验,结果仍然相同。
早先的人类研究也显示了多代人之间表现在因遗传的迹象。瑞典医生拉尔斯发现,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甚至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表观基因组学已经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说法。佩特森说:“表观基因改变意义重大。它们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这完全悖逆了传统基因学。但我们还不知道可能引发表观基因反应的因素是什么。”看起来,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
8.下列对“表观基因组学”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传递四五代之久,甚至更长时间。
B.表观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父母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的全新遗传学理论。
C.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D.表观基因组学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传统说法。
9.下列不能作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                                (   )
A.如果怀孕期的大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
B.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雄性大鼠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的压力表现。
C.表观基因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
D.研究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物森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
B.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不单有我们的基因特性,还有我们的生活经历。
C.拉尔斯的研究表明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乔纳森·塞克勒博士的重复实验证明了“母亲影响”与表观基因因素的关系。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也有可能传给他的后代
B.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
C.后天的“习得特性”可能积淀成为后代先天的禀性。
D.某些信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下一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鸟巢”应该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它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筑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这座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的特征。中国造型艺术有两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 “混沌”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么那些网络、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在单纯与丰富之间获得最佳状态的协调的。
“鸟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文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彩纹陶”,是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作。彩陶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身心运动的韵律。那件“网形彩纹陶钵”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观又像江南园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民间缠线艺术、手艺人手下的篓筐杰作、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文化遗传基因。
中国文化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初的出发点。那些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混沌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鸟巢”与中国文化》有修改)
8、下列对“鸟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鸟巢”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有着中国古代单一造型文物的特征。
B、“鸟巢”建筑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如彩陶文化、江南园林文化等)几千年的遗传基因。
C、“鸟巢”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D、“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9、下列对“单一造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的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中国文物上都可以找到。
B、单一造型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即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
C、单一造型的美学价值贯穿中国文化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D、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单一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
10、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为混沌、最为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和丰富性,这种造型极有震撼力。
B、“混沌”与“秩序”这一矛盾统一体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
C、“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充分考虑到了现代城市的建筑布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D、“鸟巢”建筑体现了一种混沌原始的造型观念,它让我们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向原始的“零”空间回归,因此它的设计也是原始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此次“神七”发射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试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
出舱活动试验技术难度高、风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对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具有重大意义。
太空行走是空间出舱活动的俗称,是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座舱,到开放的太空中活动,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包括在其他天体表面上的活动。严格地说,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是无法行走的,只能是飘来飘去;在其他天体上也只有在具有固态表面,如月球、火星等类地行星上才能行走。
通常而言,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为了完成以下任务:一、将从地面分散运到轨道上的舱段、 构件进行拼接组装,建造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二、检测、维修或更换航天器安装在外部暴露在太空中的仪器、设备和部件,如太阳电池翼板、天线、望远镜等遥感仪器的镜头、探头,探测太阳紫外辐射、粒子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等实验装置;三、检查、维修或回收在轨道上发生故障的航天器。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完成舱外航天服研制、神舟飞船改装、气闸舱研制,以及航天员地面模拟出舱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工作。
凡有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载人航天器,必须设置气闸舱。气闸舱是一种特设的专用小舱室,可供两名航天员同时在里面穿、脱航天服。
气闸舱的主要特点是有内、外两扇门,内闸门与座舱相通,外闸门与太空相通。航天员欲出舱,先在外闸门关闭情况下打开内闸门。航天员进入气闸舱,穿好航天服后,关闭内闸门,以防止座舱中的空气外泄,然后将该舱的压力逐步降低到零,然后打开外闸门,走入太空或其他天体表面。返回时,则经过相反的过程。因此,气闸舱必须具有良好的减压与增压功能,压力变化速度必须与人体生理功能相适应。
出舱之前,航天员必须在气闸舱内完成吸入纯氧、呼出氮气的程序。因为座舱内航天员呼吸的是1个大气压的氮氧混合气体,而航天服内提供的是1/3大气压的纯氧,外界压力降低时,人体血液中的氮气会逸出,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引发减压病。所以,在穿航天服之前,                                
1.下列对“太空行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空行走一般就是指航天员的空间出舱活动。
B.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座舱,到开放的太空中活动。
C.太空行走实际上是指人在太空中飘来飘去,因为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
D.太空行走严格地说,只是指人在其他天体的表面,如月球上的行走。
2.根据文意,下列对“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的重大意义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出舱活动试验技术难度高、风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B.它有助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C.它是实现发射空间实验室,开展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飞行的运营任务的先决条件。
D.它保证空间实验室能长寿命、高可靠地运行,为建造多舱组合式大型空间站创造条件。
3.填入文末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必须提高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氧的含量。
B.必须提高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氮的含量。
C.必须降低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氧的含量。
D.必须降低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氮的含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拯救滨海湿地
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
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滨海湿地系统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近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近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就以10亿元计。      
被誉为“海上森林”和“海洋生物伊甸园”的红树林,处于海洋和陆地的动态交界面,是一种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而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知全球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中国有16科20属29种,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区的沿海。由于围海造地和砍伐,使以上省区的天然红树林仅存二三万公顷,不及历史上的十分之一。      
中国沿海地区占陆域国土13%的经济带,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资源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同时也使滨海湿地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滨海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建造港口码头、飞要场、游乐场、度假村、酒店和工业园区,修建海堤、高速公路和垃圾填场等以及直接填海造陆和进行围垦,造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永久性破坏和丧失。据不完统计,中国沿海地区累计丧失滨海湿地219万公顷,竟占去了滨海湿地总面积的50%。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要使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则必须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5.对“滨海湿地”的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指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拥有多种多样生态种类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
B.是指在沿海区域和湿地范围内的岛屿,以及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C.具体指河口、滩涂、沼泽、湖泊、海湾、海峡以及红树木、珊瑚礁等。
D.一种拥有约8200个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6.下列是对第一自然段划线句中“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滨海湿地是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态系统。
B.滨海湿地对全球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C.滨海湿地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重要的海岸防护功能。
D.滨海湿地可以为沿海地区创造出很高的国民经济产值。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滨海湿地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荒地”的观点,不利于滨海湿地的保护,必须给予纠正。
B.围海造地或滥加砍伐,必会造天然红树林的大量消失,并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必须禁止。
C.要保护好滨海湿地,就必须减少对滨海湿地的开发,并加大对河口海岸的污染治理力度。
D.与其先发展经济后保护湿地,不如先保护湿地后发展经济,否则,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来自俄罗斯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使普通的劣质木材变得像石头甚至像钢材那样坚硬。
据沃罗涅什州政府工业、运输及技术革新管理总局副局长戈尔曼-舒金称,该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新年即将来临时向人们献上了一份厚礼。利用他们的这项新发明,我们可以将被人们一度看作是劣质材料而弃用的各种木材加工成为坚固耐久的现代化建筑材料。
舒金还对此项新发明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说明:首先将普通圆木在6个大气压条件下在一种特殊溶液中浸泡15分钟,这样会使这些圆木变得柔软而容易加工;然后对浸泡后的圆木同时进行烘干和模压。在经过上述程序后,这些圆木便根据需要被加工成形状各异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韧性远远超过珍贵的橡木。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的生产秘密,发明者们并没有向外透露有关圆木浸泡溶液配方的任何消息。
据舒金表示,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已经通过实验成功获取了如石头般坚固的木料,下一步,科学家们还会将加工出强度和韧性胜过钢铁的木料。
另外,舒金并没有明确说明该院科学家们是否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向来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的木材(如山杨、白桦、白杨和赤杨)今后将不再受人冷落,我们的新发明能够使它们获得比其它贵重木料更加优质的性能”。
5.下列对“俄罗斯祆罗涅什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们的发明’的作用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能使普通的劣质木材变得像石头甚至像钢材那样坚硬。
B.是俄科学家在新年即将来临时向人们献上的一份厚礼。
C.可将弃用的劣质木材加工成坚固耐久的现代化建筑材料。
D.能让我们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山杨、白桦、白杨和赤杨等。
6.下列对新发明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先将普通圆木在6个大气压条件下的溶液中浸泡15分钟,以使其变得柔软而容易加工。
B.对浸泡后的圆木进行烘干和模压之后,便将圆木根据需要加工成形状各异的建筑材
料。
C.这项发明能使普通圆木的强度和韧性远远超过珍贵的橡木,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D.这项发明的关键是发现了圆木浸泡溶液的特殊配方,以及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条件。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此项新发明能够代替钢材,将使普通木材和优质木材大大增值,将使钢铁企业受到威胁。
B.由于巨大的商业利益,发明者们不可能向外透露国水浸泡溶液配方,其他人也无法获得配方。
C.沃罗涅什林业科学院已通过实验成功获取如石头般坚固的木料,今后将加工出强度和韧性胜过钢铁的木料。
D.由于这项发明十分困难,舒金认为该院科学家们还未决定是否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了专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龙 涎 香
龙涎香是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它与麝香的香韵一样,几乎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既含有麝香气息,又微带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着一种特别的甜气和莫可名状的奇异香气。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所不可比拟的,要比麝香长一倍,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保持其香气长达数百年。历史上流传有龙涎香“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据说在英国旧王室中,有一房间因为涂有龙涎香,历经百年风云,至今仍香飘四溢。
那么,如此美好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呢?《星槎胜揽》中记载:“龙涎屿,独然南立海中,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味……其龙涎初若胶脂,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土泥。”由此可知,先人相信龙涎香是“龙之唾液”。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科学的。   
后经反复研究,海洋生物学家才真正解开了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原来,它源于抹香鲸的体内。抹香鲸最喜欢吞吃章鱼.乌贼.锁管等动物,而章鱼类动物体内坚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在抹香鲸的体内不能消化,如果直接从体内排出的话,势必割伤肠道,于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抹香鲸慢慢地适应了这种“饮食”习惯,它的胆囊能够大量分泌胆固醇进入胃内将这些“角喙”包裹住,形成罕见的龙涎香,然后再缓慢地从肠道排出体外,有的抹香鲸也会通过呕吐排出。稀世香料就这样产生了。
奇怪的是,刚刚诞生的龙涎香不仅不香,还奇臭无比。它需要在海波的摩挲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空气的催化下,臭味才能慢慢消减,然后淡香出现,逐渐变得浓烈;颜色也会由最初的浅黑色,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漂出来,方可“修”成上品。
(选自《中国青年》2005年第20期)
7.下列对龙涎香的介绍,准确的一项是                                (   )
A. 龙涎香因其香气独特而享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和麝香的香韵一样.它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B. 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有一种特别的甜气和难以形容的奇异香气,它含有麝香的气息,又带有壤香.海藻香.木香.苔香等较浓的混合香气。
C. 龙诞香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是其他香料不可比拟的,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以保持香气数百年之久。英国的旧王室中一间涂有龙涎香的房子历经百年仍香飘四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证。
D. 刚刚诞生的龙涎香是浅黑色,无香气可言,而且奇臭无比,它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和漫长的时间,香气才逐渐散发出来,最后成为香料中的珍品。
8.下列对龙涎香的来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星槎胜揽》中提到的“土泥”就是龙涎香,它是“龙的涎水”积久而成的。这种说法虽然不科学,但对海洋生物学家真正解开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 《星槎胜揽》中的有关记载对龙涎香的来源作了生动的描述,给神奇的龙涎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反映了我们的前人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 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龙涎香源于抹香鲸的体内,被抹香鲸吞吃的章鱼类动物体内有坚硬的“角喙”,这些“角喙”不能被抹香鲸分泌的胆固醇消化,于是在抹香鲸胃内存积下来,它们是形成龙涎香的基本原料。
D. 抹香鲸排出被胆固醇包裹的“角喙”有两条途径:一是缓慢地从肠道排出,二是通过呕吐排出。“角喙”被排出后,芳香袭人的稀世香料龙涎香就诞生了。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龙涎香“修”成上品,需要许多条件,如海波的摩挲,阳光的照射,空气的催化,海水的浸泡等。因此可以说,龙涎香是大自然的美妙杰作。
B. 白色的龙涎香是龙涎香中的上品,因此鉴定龙涎香的纯度和品质,从色泽上进行观察是最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C. 龙涎香来之不易,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因此这种罕见的植物香料一定非常昂贵,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D. 龙涎香的持久性虽然很强,但历史上流传的龙涎香可“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不过是夸张的说法而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手机病毒

手机病毒是一种以手机为攻击目标的电脑病毒。它以手机为感染对象,以手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通过病毒短信等形式,对手机进行攻击,从而造成手机异常。世界首例手机病毒“VBS.Timo fonica”,2000年6月发现于西班牙。该病毒会通过运营商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任意用户发送辱骂短信。
总的来说,手机病毒通过三种途径进行攻击造成危害。一是攻击手机本身系统,影响其正常服务。这是手机病毒目前的主要攻击方式,主要以“病毒短信”的方式发起攻击。用户在网站上注册了带有病毒程序的短信服务,会收到由乱码组成的病毒短信,并无法对短信进行操作,因为任何操作都会导致关机等异常情况。
二是通过信息传播感染其他手机,破坏手机软硬件,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卡比尔”病毒就属于这种类型。“卡比尔”病毒能通过手机的蓝牙设备传播,使染毒的蓝牙手机通过无线方式搜索并传染其他蓝牙手机。病毒发作时,手机屏幕上会显示“Caribe-Vz/29a”字样,中毒手机的电池将很快耗尽,蓝牙功能丧失。
三是攻击和控制“网关”,向手机发送垃圾信息,致使网络运行瘫痪。“网关”是网络与网络间的联系纽带。如果手机病毒编写者能找到手机网络中的网关漏洞,编写病毒攻击网关,一旦攻击成功,将对手机网络造成影响,使手机的所有服务都不能正常工作。
由于缺乏系统统计,手机遭受病毒攻击的程度还难以做到比较准确的量化,但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零星报道。金山反病毒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国内针对手机的破坏程序和病毒增加了25倍。具备了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增多,给黑客传播手机病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渠道。美国加特纳公司分析家帕斯卡托里预测,到2010年,手机病毒问题的严重程度将与今天的传统电脑病毒问题相当。
研究人员曾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模拟,以评估手机病毒可能造成的危害。实验显示,通过手机号码簿发信息,可以使病毒大批量复制。病毒有可能使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手机密码或访问存储在手机中的重要数据信息。黑客还有可能利用病毒实现对手机的操纵,任意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此外,病毒还有可能删除手机中的全部内容,或将每次通话都进行录音。有专家认为,由于手机涉及个人隐私,手机病毒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危害将超过电脑病毒。
5、下列对“手机病毒”所下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病毒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的移动系统向同型号的手机发送辱骂短信。
B、手机病毒可以通过手机传播,主要通过短信的形式感染手机。
C、手机病毒通过短信传播感染手机,有病毒的短信形式是乱码。
D、手机病毒是一种基于手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专门攻击手机的电脑病毒。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病毒目前的传播方式,都可以使手机系统异常,不能享受正常服务。
B.“网关”是手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相联系的纽带,攻击“网关”,可以造成网络瘫痪。
C.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是手机病毒首先攻击的对象,给黑客提供了方便的渠道。
D.未经授权的用户运用手机病毒可以获取他人的手机密码或访问他人手机储存的信息,从而侵犯手机用户的利益。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手机的使用需要在通信网络上运行,但是与电脑病毒相比,手机病毒不容易传播。
B、许多事例证明,和电脑病毒不一样的是,手机病毒是没有办法防治的,因为手机没办法安装杀毒软件。
C、目前,从数量上看,全球手机超过了电脑。不久的将来,手机病毒造成的危害也会像今天的电脑病毒一样严重。
D、手机用户防止手机病毒较好的方法是打开来历不明的短信,然后直接删除陌生短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题3分)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踊跃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5.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6.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7.“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座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缺乏传播声音的空气,须借助无线电背包与同事联系。
B.没有任何参照物,不易确定正确的方向。
C.没有空气阻力,行走起来轻飘飘的。
D.易遭受微流星体伤害,须身着舱外活动的航天服。

来源:现代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珊瑚丛就像是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它们还有个美丽的称谓叫作“海石花”,一丛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的。珊瑚虫死后留下石灰质的骨骼,一代代的骨骼堆积起来,构成了珊瑚礁这个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
②珊瑚灿若鲜花,因为有一些藻类共生在珊瑚虫的体内,为珊瑚藻提供“食物”。当藻类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消失后,珊瑚就会失去美丽的颜色而变白(实际上是珊瑚虫骨骼的颜色),这就是珊瑚的“白化”现象,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珊瑚的白化现象。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③印度尼西亚和牙买加珊瑚礁的衰亡,可以看成是珊瑚礁在世界范围内走向没落的缩影。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仅意味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它也是这个千岛之国财富的来源之一。然而,1997年12月,印度尼西亚明打威群岛附近绵延数百公里的珊瑚礁突然大面积死亡了。
④“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件,灾难已经过去6年了,珊瑚礁仍然没有恢复。”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艾布拉姆说。迅速杀死珊瑚礁的直接凶手可能是赤潮。当赤潮发生时,整个海面被大量红色的海藻覆盖。这是一种灾难: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包括珊瑚礁在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因赤潮而窒息死亡。事实也是如此,当年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确实发生了赤潮。
⑤是什么造成了赤潮呢?他们把目光投向了1997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场自然灾难:热带雨林的大火。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绵延上百万公顷的大火释放出的烟尘让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受影响。这场大火不仅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还释放出了藻类喜爱的美味——超过1万吨的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⑥“大火把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以烟尘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中,当这些尘埃落定时,它们会把周围的环境变得营养丰富。”艾布拉坶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能够产生特大赤潮,足以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这个研究小组的论文第一次表明,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⑦对于科学家而言,解除珊瑚礁面临的危机比发现这些危机更困难。即便人们能够立即制止珊瑚的疾病和白化现象,珊瑚礁仍然处于一种长期的危机中。“如果我们能够退回去实施强有力的管理,那么我们可以恢复(珊瑚礁的)生态系统,但是这取决于政治意愿、资金和其他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对珊瑚礁的研究以及管理的资金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前景确实非常黯淡,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大片珊瑚礁死亡,而它们500年前还存在。”本杰·戴尔对前景表示悲观。
1.对“珊瑚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布拉坶研究小组已考察证实,营养物质能够对海洋产生影响并导致珊瑚礁和其他沿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浩劫。
B.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在于海水温度的升高,另外某些疾病或者缺氧环境也能导致珊瑚死亡。
C.珊瑚礁是海底生态系统坚硬的基础部分,由珊瑚虫死后留下的石灰质骨骼历经一代代地堆积而形成的。              
D.当赤潮发生时,有毒的藻类会疯狂地繁殖,消耗掉本应属于海洋中其他动植物的氧气,能够使珊瑚藻窒息死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1997年印度尼西亚的那场热带雨林大火导致了明打威群岛附近的海域赤潮的发生。
B.在印度尼西亚,珊瑚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该国财富的一个来源。
C.本杰·戴尔认为来自热带地区火灾产生的营养物质所导致的特大赤潮,能够杀死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珊瑚礁和大量鱼类。
D.目前,对珊瑚礁的研究和管理,由于资金和政策的问题,正处于极端的困境中。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珊瑚礁灿若鲜花,颜色各异,海洋才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B.珊瑚礁的衰亡使印度尼西亚这一“千岛之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C.赤潮是一种红色有毒海藻,这种有毒的藻类能杀死包括珊瑚礁在内的海洋生物。
D.热带雨林大火所释放的烟尘使周围的环境营养丰富。

来源:现代文阅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语文科普阅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