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月派诗人提倡将新诗格律化,主张诗歌要讲求“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既重格律又不乏美感。代表诗人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
B.《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国别体史书。其中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记人记事生动形象。 |
C.鲁迅,原名周树人,其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
D.司马迁“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下列各项关于文章、作者以及文体特点的描述无误的一项是 ( )
A.《张中丞传后叙》一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文章看来是两大部分,但毫无脱节之感,这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叙述,还是议论都服务于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鲜明主题。 |
B.《送董邵南序》名为送别,实为挽留。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遭际表示同情,同时也希望它能劝说河北豪杰之士报效朝廷,反映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 |
C.韩愈的《原毁》和苏轼的《留侯论》都是论辩类散文。一般说来,“论”带有辩驳、辩说的性质;“辩”则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作逻辑严密的论证。 |
D.《后赤壁赋》与《游褒禅山记》都是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唐宋八大家山水游记独立成型的标志,宋人的游记往往会运用学问思考辨析,充满了理性的色彩。 |
下列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叫“上巳”。旧俗在此日到水边祭祀,并沐浴以祓除疾病和不祥,叫“修禊”。这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说的“修禊事”。 |
B.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是天子的宗庙,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
C.古代祭祀土神叫“祖”。《荆轲刺秦王》写燕太子丹等送别荆轲:“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就是祭过土神后上路的意思。 |
D.古代的战车,主帅居车中,御者在左,车右负责保护主帅,又叫“骖乘”。《鸿门宴》中,樊哙是刘邦的骖乘,当听到刘邦危险时,拼死闯帐,“与之同命”,因为保护刘邦是他作为骖乘的职责。 |
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以下部分是作者若干年后补写的,这些补写内容的作用是进一步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及难以排谴的精神苦闷。末段借写枇杷树来抒悲情,这种手法叫寄情于物。 |
B.《长亭送别》中有唱词“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又有“意似痴,心如醉,清减了小腰围”。此两处皆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尽莺莺与张生离别时的缠绵欲绝之情。 |
C.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他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象征了其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
D.《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晚奋笔而成,用来纪念那些牺牲的青年。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B.表是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可用于亲友之间。《陈情表》是李密写给司马炎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
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D.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
C.苏轼被贬至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之战”古战场,同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我们学习的就是苏轼更为有名的《后赤壁赋》。 |
D.《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
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B.屈原,名平,字原。他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他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
C.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
D.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 |
下列课文相关文学常识,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 |
B.《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本文并不在于揭露秦王朝的穷奢极欲,而仅仅在于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
C.《陈情表》的“表”是古代臣子给皇帝上的文书,书写格式、文字编排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臣密言”“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都是表文的格式的体现。 |
D.《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通过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的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飞鸟集》内容丰富,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寻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飞鸟一样经历内心的漂泊历程。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
B.“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知道巡警要敲诈自己,王利发既表明难处,又无可奈何,同时希望免掉交大饼的摊派。 |
C.《家》中,觉新因梅的去世受到极大的刺激,因而无法料理其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他悲哀地说:“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
D.《呐喊·端午节》里的方玄绰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表面上是新式文人,但骨子里浅薄、市侩;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弟弟因破产自杀而死,葛朗台太太提议为其戴孝,葛朗台批评太太“光知道出新鲜主意花钱”,并说“戴孝在乎心而不在乎衣服”,但还是照办并戴上了一块黑纱。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臣郎中”,”除臣洗马”中的“拜”和“除”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B.古人以二十岁为弱年,一般贵族男子,于该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
C.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
D.《陈情表》和《出师表》一样,都属于同一类文体,“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陈述意见的文书,帝王也可以用“表”向下颁布号令。 |
下列各项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实施仁政,强调“民贵君轻”。 |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 |
C.荀子是儒家思想学派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又一集大成者,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人的认识方面提出了“性善论”。 |
D.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能达到使得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宛如身临其境的效果。 |
简答题。(任选一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这位“先生”是谁?“先生”因何到“此小县”?到“此小县”后表现如何?张飞对“先生”前后态度有何变化?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说这话的是谁?话中的“出去”是指什么事?“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具体指哪些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