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 ,无以至千里。
(3)是故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诵明月之诗, 。
(6) ,而不知其所止,……
(7) ,泣孤舟之嫠妇。
(8)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9)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
(1)在《湘夫人》中因情造景、比兴象征,表现湘君等不到湘夫人时的尴尬处境的两句是 , 。
(2)在《蜀相》中,写出了诸葛丞相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是 , 。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 ,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4)《登岳阳楼》中最能突出诗人杜甫“忧国伤己”的两句诗是: , 。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2) ,一尊还酹江月。
(3)楚天千里清秋, 。
(4 )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5)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今宵酒醒何处, 。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幽怨和仇恨之情。
(3)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⑵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⑶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⑷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按前4题计分)
(1) ,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2)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
(3)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
(4)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⑵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⑶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⑷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⑸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⑹日星隐耀,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⑺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⑻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②恩所加, ;罚所及, 。 《谏太宗十思疏》
③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谏太宗十思疏》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谈笑间, 。
(2) ,谁怕? 。
(3)遥岑远目, , 。
(4) , ,人道寄奴曾住。
(5)夫以秦王之威,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 。 ,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
(1)甚急, ,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大礼不辞小让。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4)风萧萧兮易水寒, 。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6) ,我为鱼肉,何辞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雨本寻常,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读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觉得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心上,霎时凄凉浸遍全身。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 三人行,② 。是故③ ,④ ,⑤ ,⑥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乙: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②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③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⑥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