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山脉、河流)。
(3)在北方地区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
(4)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 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形成有很多假说,其中“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读“我国大兴安岭某段及东西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剖面图”,完成问题。
大兴安岭两侧都有少数民族聚居,下列属于在乙区域聚居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的是
A.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最大的传统节日性群众聚会。 |
B.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古尔邦”节。 |
C.朝鲜族喜欢吃冷面和辣白菜 |
D.藏族敬献“哈达”是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 |
大兴安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地理分界线中大致经过大兴安岭一线的是
A.第一和第二地形阶梯分界线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D.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
乙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化规律是
A.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造成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 B.热量 | C.降水 | D.生产活动 |
途经漳州的厦深铁路将于2013年底正式通车,沿线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苹果满园 | B.碧草毡房 | C.棉田成片 | D.串串香蕉 |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图1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读图回答问题。
图1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下列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情况,其中代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南京市所在的甲区域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核心城市是
A.南京 | B.杭州 | C.上海 | D.宁波 |
关于四个地理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①的糖料作物是甜菜 | B.区域②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
C.区域③的耕地类型是旱地 | D.区域④的为我国主要种植业区 |
国庆长假期间,单县某中学生计划去北京游览,你认为该中学生应该选择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①公路运输 ②铁路运输 ③航空运输 ④海洋运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了解家乡——山东省。读山东省简图和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省濒临的内海是 ,该省的行政中心是 。
(2)山东省位于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省的 至云南省的 一线以东,人口密度 。
(3)山东省位于我国季风分界线以东,位于 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部分属于干湿地区的 地区。
(4)从目前的现状看,山东省工农业用水比较紧张,你认为造成用水紧张的原因有哪
些? 。
(5)黄河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形成的原因是中游流经
(地形区),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一部分泥沙在 附近沉积,形成广阔的三角洲。
下图是我国局部政区图。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的情感,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1)图中A是 省,其行政中心是 。莫言的家乡位于B、C、D三省中的 省(填字母),该省的简称是 。
(2)①是 河,该河注入 海。
(3)莫言家乡适宜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农作物熟制是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图中代表的地理区域填在下列横线上:
A___ B.___ C.____ D.____
(2)在图上描绘出一月份o℃等温线的大致方向。
(3)A和B的分界线是____,主导因素是____,B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是___。
(4)C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阶梯,自然环境的特征是____,有高原之舟之称的是____。
"龙江熟,天下足",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冬寒漫长 ②雨热同期 ③水源充足 ④沃野千里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④ |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A. ,B 。
C ,D 。
(2)依据图判断:
人们常用“ ,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位于图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