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为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图中土地类型与图序相一致的是( )
A.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荒地 |
B.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
C.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
D.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
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B.半干旱草原上放牧 |
C.营造“三北”防护林 | D.山坡地上毁林造田 |
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各类地形类型中, 山地占 %, 平原占 %。
(2)如果将山地、丘陵及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的话,那么我国的地形特征就应该是:地形多种多样、
面积广大。
(3)下面是我国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请将相关描述的序号填到对应项前面的括号中。
( )多种多样的地形 A.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 )山区面积广大 B.为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 )平原面积少 C.耕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压力大
下列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中,正确合理的是( )
A.围湖造田 |
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
C.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
D.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
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漫画的主题是:( )
A.水污染 | B.过度放牧 |
C.乱砍滥伐 | D.土壤污染 |
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 )
A.青藏地区 | 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
C.西北内陆 | D.北部的高原山地 |
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正在威胁着18亿亩耕地红线,据统计,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防治土壤污染的是( )
A.工业搬迁后留下的土地不需要修复 |
B.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 |
C.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废气、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
D.污水灌溉农田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是导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中国PM2.5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华东、华中。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PM2.5较低的是( )
A.辽中南 | B.京津唐 |
C.沪宁杭 | D.珠江三角洲 |
我国四大直辖市中,哪个城市的PM2.5最不容易扩散( )
A.北京 | B.天津 |
C.上海 | D.重庆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耕地面积由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至2011年初的18.26亿亩,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成为了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材料二:图甲示意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乙示意2004年中国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
(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场所的自然资源是 。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东部季风区是中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同时也是中国人口 (密集或稀疏)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2)东部季风区的耕地以秦岭和淮河为分界,以北的A地区耕地类型为 为主;以南的B地区属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主要粮食作物为 。
(3)C地位于 (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主要的饮料作物是 。
(4)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 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切实保护耕地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读图,完成问题.
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挤占 | B.水土流失严重 | C.风沙危害加剧 | D.污染严重 |
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 |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
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是( )
A.耕地面积减少 | B.森林破坏严重 |
C.草场超载放牧 | D.城市绿地受到严重破坏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利部部长陈雷2012年3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国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约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二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
(1)读材料一可知,我国淡水资源占世界的 %,耕地资源占世界的 %,人口约占全球的 。
(2)读材料二可知,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 的矛盾尤为突出。
(3)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 。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
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 B.土地资源的总量少 |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 D.人多地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