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对图中①②③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黄土高原 | B.②东北平原 | C.③青藏高原 | D.④塔里木盆地 |
图中①②③④处地形区中,处在季风区范围内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面是小红同学跟好朋友小英的聊天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 )
A.国庆期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 |
B.暑假去吐鲁番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 |
C.春节期间广州可以举办花卉展览会 |
D.哈尔滨学校的寒假时间比长沙学校的寒假时间短 |
读下图,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我国水资源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解决这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植树造林 | B.跨流域调水 |
C.修建水库 | D.提高水价 |
福建省在水资源上属于( )
A.多水带 | B.丰水带 | C.少水带 | D.缺水带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月份②地区气温高于①地区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A.海拔较低 | B.受夏季风影响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我国有一条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节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长青。据此,结合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山脉是( )
A.南岭 | B.秦岭 | C.天山山脉 | D.阴山山脉 |
该山脉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 )
A.低于0℃ | B.高于0℃ | C.高于10℃ | D.高于20℃ |
该山脉以南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 )
A.低于800毫米 | B.高于800毫米 |
C.400—800毫米 | D.小于200毫米 |
泰州位于该线以南,属于 气候区。( )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大陆性气候 |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至9月12日在辽宁举行。读广州和辽宁气候资料图,分析广州亚运会和辽宁全运会都选择在秋季举办的原因是该季节( )
A.降水较少,气候宜人 |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
C.寒冷干燥,雷雨天气少 | D.温和多雨,气候宜人 |
读“中国部分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各小题。
下面对①、②、③三个城市气候特征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城市冬季都很寒冷 |
B.三个城市中,③城市多雨期最长 |
C.三个城市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 |
D.三个城市中,②城市气温季节变化最大 |
“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了所示地区什么气候特征?
A.冬季南北温差大 |
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
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
若①、②、③三个城市的位置与图中甲、乙、丙三地对应,那么下列配对正确的是
A.①—甲;②—乙;③—丙 |
B.①—乙;②—丙;③—甲 |
C.①—丙;②—乙;③—甲 |
D.①—丙;②—甲;③—乙 |
材料: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回答下列各题.
雾霾天气频发表明了( )
A.气候变暖 | B.天气剧变 | C.生态环境恶化 | D.空气清新 |
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雾霾天气的是( )
A.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 | B.春节期间燃放烟花 |
C.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 D.工厂排放废气回收 |
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图示季节为夏季; ② 图示季节,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
③ 北京气温在-8℃以上; ④ a线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相一致
A.①② | B.②④ | C.① ③ | D.③④ |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各题:
读图甲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南多北少 | B.东多西少 |
C.北多南少 | D.西多东少 |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时争论不休,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春风”是指( )
A.偏南风 | B.偏北风 |
C.夏季风 | D.冬季风 |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
A.暖温带、湿润地区 | B.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 D.亚热带、湿润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