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C.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少于低纬度地区 |
D.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多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
降水形成的条件是( )。
①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③ |
读下图,完成第下题。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在A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 | B.2 ℃ | C.0 ℃ | D.-2 ℃ |
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判断气候类型。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气温(℃) |
3.5 |
3.8 |
5.7 |
8.0 |
11.3 |
14.4 |
降水量(mm) |
78.0 |
51.0 |
61.0 |
54.0 |
55.0 |
57.0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16.5 |
16.1 |
13.8 |
10.7 |
6.4 |
4.5 |
降水量(mm) |
45.0 |
56.0 |
68.0 |
73.0 |
77.0 |
79.0 |
该地气候类型是 。
读“安第斯山东西两侧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美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降水情况是:
A地降水 (多或少),B地降水 (多或少),原因是
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
B.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
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了污染范围 | B.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 D.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
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 |
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 |
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 |
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 |
E.山地面积广大
F.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读下列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气候类型中,全年降水最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③气候类型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 B.非洲 | C.欧洲 | D.大洋洲 |
四类气候中,分布在热带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安第斯山东西两侧A、B两地的降水情况,造成图中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 )
A.赤道地区 | B.温带大陆的内部 |
C.极地地区 | D.温带大陆的东部 |
下列关于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
B.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C.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 |
D.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多,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少 |
每年夏初,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梅雨,它的成因类型是( )
A.对流雨 | B.地形雨 | C.锋面雨 | D.台风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