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辱……”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 | B.华北地区 |
C.平津地区 | D.东北地区 |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 B.红军长征 |
C.北伐战争 | D.抗日战争 |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
B.抗日战争的爆发 |
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作用 | B.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
C.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D.十月革命的鼓舞 |
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洋务运动 | D.维新变法运动 |
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民主和科学 | B.维新变法思想 |
C.民主革命思想 | D.传统儒家思想 |
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 |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申报》 | B.《万国公报》 |
C.《民报》 | D.《新青年》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民国十二年 | B.民国十三年 |
C.民国十四年 | D.民国十五年 |
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 最有力的证据是
A.导演的创作手记 | B.历史学家的访谈 |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李鸿章 | B.孙中山 |
C.毛泽东 | D.邓小平 |
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
A.道光帝 | B.咸丰帝 |
C.同治帝 | D.光绪帝 |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国民革命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