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开展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实行 | B.农业合作化的实现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大跃进运动的完成 |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是:( )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②农民翻了身,成了国家的主人③消灭了地主阶级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边土地制度 |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1.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一项什么运动的结
果?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该运动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看图说史
(2)上述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依据是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宪法》 |
爷爷今年82岁了,他说在他年青的时候,家里的几百亩土地都被国家没收了,全部被分给了当时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你知道这与下列什么事件有关
A.土地改革 | B.改革开放 |
C.大跃进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我国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哪件事情之后?( )
A.推翻蒋家王朝 | B.新中国成立 |
C.土地改革完成 | D.三大改造完成 |
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农村政策篇】
(1)请在示意图“?”处填写适当的内容。(2分)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
【外交成就篇】
(3)【政治制度篇】
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获得更有尊严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写出其中3点)
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解放战争胜利 |
C.农业集体化 | D.土地改革完成 |
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下面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名词是
A.和平解放 | B.“最可爱的人” |
C.赎买政策 | D.分配土地 |
从1950年秋开始,一场涉及2.6亿农村人口的空前规模的运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分批分期陆续展开。与之相关的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