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在农村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主要影响 |
1950-1952 |
|
消灭了地主阶级,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1953-1956 |
三大改造 |
|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 |
1982 |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
|
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消灭 |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
上世纪50年代,四川金堂县农民徐某分到了三亩七分地,其所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A.《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尚未完成土地改革的是
A.台湾省 | B.宁夏自治区 |
C.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 D.广西自治区 |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C. | 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
D. |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一”。这段话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土地改革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很多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以社会政治运动的形式落实。因此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展开,这在当时人们的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土改 | B.红卫 | C.建国 | D.跃进 |
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抗美援朝的胜利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52年底,我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耕者有其田,以安身立命,凝聚着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的热望。1950年,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这里的动作是指( )
A.土地改革开始 |
B.大跃进开始 |
C.对农业的改造开始 |
D.人民公社化开始 |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文彩是四川最大的地主,不久其田产被他的长工和其他无地农民分走,出现这一变故的历史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 |
C.人民公社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
A.整顿经济秩序 | B.抗美援朝 |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土地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