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16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因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走强国富民之路。
农民富,国家富。为此政府多次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经济政策。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经济政策的作用。
(3)综上所诉,指出国家改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50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面材料(共计13分)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为了指导这一事件中央人民颁布了什么文件?结合材料一总结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与此同时,我国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什么政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个重大事件?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4)请你为今天的农村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问答题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别简述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干部意见。他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1)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年经济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政策分别是什么?
(2)他目睹过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开始了对水稻高产育种的研究,他被授予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奖。他是谁?他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
材料一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 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选自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
⑵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了哪项措施?
⑶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所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而奉其身,尤割股以啖(喂)腹”。关于君民关系, 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贞观政要》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引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重视发展经济。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四 “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请例举贞观之治的措施加以说明。此后哪位皇帝在位时唐朝步入鼎盛时期?(1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在农业方面成功的社会变革有哪些?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4)材料四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土地”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土地政策的图片展,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1950—1952年,我国通过 ,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
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图二中,1953年起我国通过 ,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图三中,1958年后全国兴起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图四中,反映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 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⑴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 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⑵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⑶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⑷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图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观察图二,“农民申请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分析图三,凤阳县农民喜获丰收得益于最早实行的哪一项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l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读图回答问题:
这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拔出地主立的界碑的情景,请回答:
(1)这次土地改革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2)为搞好这次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1)指出A、B、C、D中哪一阶段国家采取的哪一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2分)
(2)党和国家在B阶段采取的哪一举措实现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从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分)
(3)进入D阶段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期?这时期开始的党对农村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4)“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正是为实现21世纪头二十年的目标而努力。请问这目标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