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龟山下有一块“定汉神铁”,相传为某天夜晚汉阳铁厂炉墙坍塌、铁水凝结后形成。与该神铁及传说有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八国联军侵华 | D.辛亥革命 |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江南制造总局 | D.湖北织布局 |
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
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成立后 |
洋务运动发生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 B.19世纪70—80年代 |
C.19世纪60—80年代 | D.19世纪60—90年代 |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 | B.发展民用工业 |
C.筹建新式陆海军 | D.派遣留学生 |
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要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他应该进入下列那一机构学习 ( )
A.总理衙门 | B.福州船政局 |
C.京师同文馆 | D.京师大学堂 |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的是( )
A.军事技术 | B.科技教育 | C.机器生产 | D.议会制度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 | 洋务派 | B. | 顽固派 | C. | 维新派 | D. | 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