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二:我们已经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1)材料一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是什么严重失误?
(2)材料二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重要的认识?
我们身处的东莞是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东莞以一座发展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而闻名于世。前进的道路上也会有困难和挫折,东莞正改变着,努力着,力求与世界先进的水平接轨。作为生活在东莞的一员,你认为东莞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东莞若想成为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大都市,应该向怎样的方向发展?请你为东莞的腾飞献计献策。
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题目自拟。
(8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1分)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分)
材料三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四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 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哪一次重要会议?(1分)这次会议决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1分)
(5)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党的光辉历程】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某班要开展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与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1)感知党的民主革命历程:请提供下列学习板块所需要的相关史实。
学习板块 |
相关史实(各举一例) |
开天辟地 |
①重要会议: |
星火燎原 |
②重要事件: |
战略转移 |
红军长征 |
抗日烽火 |
③著名战役: |
推翻王朝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开辟新纪元 |
④标志性事件: |
(2)感受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历史事件 |
历史意义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① |
② |
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
③ |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
④ |
(3)感悟历史:通过上述探究任务的完成,你从中获得的感悟是什么?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印度、美国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
项目 |
中国 |
印度 |
美国 |
钢产量(千克) |
2.37 |
4 |
538.3 |
发电量(千瓦时) |
2.76 |
10.9 |
2949 |
材料二 左图是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右图是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年 份 项 目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 |
1826 |
7073 |
28762 |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落后的局面,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举出这期间的成就一项。
(2)材料二左图反映出1953—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右图反映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上述变化始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一重大会议?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专题复习是历史复习的常用方法。王老师在复习“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这一专题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
甲同学上台简介日本明治维新,他说:“推翻天皇统治以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方面,废县置藩,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企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中国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快对外扩张,极大地增强了国力。”
(1)甲同学的这段话中有三处史实错误,请帮他找出并加以改正。(1.5分)
①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行了比较,请帮他填补完整,并指出还可从其他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5分)
背景:都是由于____________发展受阻,但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内容:都涉及____________问题,但日本改革内容更全面。
影响:都是各自社会的转折点,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变化;都加紧对外扩张,都保留了____________残余。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其重要原因。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说明理由。
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的
巨大变化。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
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3)意大利文学家但丁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请写出材料一、二两位领导人分别开创的独具特色的道路。
(8分)改革和恰当的政策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让步”指什么? (1分)
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美《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2)材料二是美国针对什么事件而颁布的法令?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法令的内容?(3分)[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农村改革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1分)
材料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针对上述现象,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2分)
(5)纵观以上三国改革的情况,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来到历史课堂调查学生从歌曲中搜索历史事件的大脑记忆情况,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记忆不正确的是( )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词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是在“一五”计划中建成的 |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
走近新时代
材料一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1例)
阅读下列材料:《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来到历史课堂调查学生从歌曲中搜索历史事件的大脑记忆情况,下列歌曲与相关历史记忆不正确的是
A.“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词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是在“一五”计划中建成的 |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
D.“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二:漫画《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漫画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当今中国的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已故内阁资政李光耀
(4)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试举两例)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让我们踏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足迹,感受他不朽的人格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材料一
(1)图一刘邓大军展开的什么军事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二中邓小平(左二)等人指挥的什么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材料二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
材料三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2)材料二出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这次谈话为我国改革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材料三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什么措施?请列举其中一个。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动者】
材料四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
(3)材料四中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这一构想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使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
【科学理论的创立者】
材料五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得
——邓小平
(4)结合材料五回答,邓小平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创立的、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理论是什么?
【学习伟人,提升自我】
(5)我们一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邓小平的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