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C.人民公社的成立 |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
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张跃进 ④刘开放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④①② | D.②③①④ |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上海 ④汕头 ⑤厦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李大爷家住盐城近郊,以务农为生。下图是他家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李大爷家这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
下表反映了安徽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这种变化来自于( )
年 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公斤 |
6.7亿公斤 |
7.15亿公斤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C.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学习历史讲究“左图右史”,也就是说图片对于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对外开放 | B.拨乱反正 |
C.改革开放 | D.乡镇企业 |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如果我们追述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文中“第一扇窗”是指
A.中苏建交 | B.中美关系正常化 |
C.设立经济特区 |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下列春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⑤平安富裕小康日,欢乐和谐中国年
A.① | B.②③ | C.④⑤ | D.①④⑤ |
“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 | B.汕头 | C.厦门 | D.深圳 |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光辉旗帜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 B.邓小平理论 |
C.毛泽东思想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③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④他具有卓越的才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