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绘制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他是: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 |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
C. | 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 D.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行动”是指
A.建立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七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D.开放沿江城市 |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祖国的和平统一 |
C.经济体制改革 |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
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①全方位 ②多层次 ③宽领域 ④深层次 ⑤有特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④⑤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 B.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
C.国家经济发展的停滞 | D.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
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 B.农业合作社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人民公社化 |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D.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经济特区的建立 |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D.国有企业的改革 |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建立直辖市 | B.建立经济特区 |
C.实行“一国两制” | D.建立特别行政区 |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
阅读下图,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B. | 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