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材料二:1980—2005年深训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100
1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所用时间
(单位:年)
9
7
5
3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有何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少两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赞美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3分)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30000斤
一一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关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
⑶材料四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⑷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改革”“开放”决策是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
⑵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⑶与材料中深圳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几个城市?
⑷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企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为我们展现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阅读下列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1)材料一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文件进行的?对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中国农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政策的相同之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的城市进行参观,你知道他们要参观哪个城市吗?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主要标志是

A.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基地)示意图和对外开放(部分)示意图,对这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图二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B.图一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图二对外开放始于东南沿海地区
C.图一所示各项建设遭受重大挫折,图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图一所示各项成就为图二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在实行

A.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B.特殊的政治制度
C.高度自治的管理体制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