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毕加索创作于1937年的以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为背景的油画《格尔尼卡》,勾画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仰天狂叫的求救者、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死婴号啕大哭的母亲、吓得发呆的见证人等。作者创作的意图是
A.表现作者绘画技艺新颖高超 | B.反映西班牙民族矛盾很尖锐 |
C.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状 | D.表达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
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认识是
会议名称 |
时 间 |
主要内容或影响 |
巴黎和会 |
1919年 |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给日本 |
华盛顿会议 |
1921—1922年 |
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慕尼黑会议 |
1938年 |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 |
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战中有许多重大的战役,其中被一致认为是这一次大战的转折点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C.中途岛战役 | D.诺曼底登陆战役 |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 | B.进攻苏联 |
C.偷袭珍珠港 | D.包围斯大林格勒 |
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形势。图中“让他进攻苏联”中的“他”指的是( )
A.德国的希特勒 |
B.英国的张伯伦 |
C.法国的达拉第 |
D.意大利的墨索里尼 |
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根据下边资料卡片信息可以推断出的相关战役是( )
A.珍珠港事件 |
B.诺曼底战役 |
C.斯大林格勒 |
D.阿拉曼战役 |
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举行的慕尼黑啤酒节是世界最具盛名的啤酒节之一。然而1938年的9月,欧洲各国的目光聚焦在此则是因为德意英法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该协定要求捷克必须把苏台德区无偿交给德国。此事件相关的是( )
A.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 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
C.二战爆发 | D.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
下列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全面进攻苏联有着必然联系的是
A.“白色方案”和“霸王计划” |
B.《慕尼黑协定》和“巴巴罗萨计划” |
C.“白色方案”和“巴巴罗萨计划” |
D.“白色方案”和《慕尼黑协定》 |
以下是某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
B.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D.二战结束后至今 |
“冷战”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尤其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 B.国会纵火案 |
C.《慕尼黑协定》 | D.德国进攻波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