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
某班计划以“风雨九十四年”为主题,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现在)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名称。
(2)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从而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推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奇迹”。哪个经济特区被外国人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1例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3)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哪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什么?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我国在十八大召开后坚持重拳反腐,不仅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精神,更是符合着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历史的进步潮流。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1)材料一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名称?
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从材料二可知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结合所学回答在谁当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3)结合材料二说出英国采用怎样“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4)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此后拿破仑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所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巩固了哪个阶级的统治? ]
(5)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6)通过上述探究,谈谈对我国法治型社会的创建有何启示?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
B.土地改革开展时的热情 |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欢乐 |
归纳列举题: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转移--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我国建国初期怎样的工业现状?政府为此制定了什么规划?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的图一判断《一定超过英国》一书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 分)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当时错误思想的哪一标志?
(4)三则材料可以给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决策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什么?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哪一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4)依据材料二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
A. | 优先发展农业 |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C. |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 D.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1958年,一位苏联专家要到中国各地旅游,那么他在中国大地上可能做到( )
①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指导工作
②感受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③坐汽车到拉萨参观
④到天安门广场感受红卫兵的狂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