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3)
列强的侵略史
(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次侵华战争相关? (4分)
A——_______________ 战争; B——_____________战争;
C——________________战争; D——_____________战争。
(2)请按时间先后顺序为图片排序。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填写字母,全对给4分)
(3)请你设计一条标语,以此来纪念这段黑暗屈辱的历史。
答: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1分)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1分)
(5)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1分)
分析下面两则材料,有助于我们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再认识。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 175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5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5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中“175年前”、“155年前”、“115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说明。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3)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认识?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
(3)95年前,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侵略战争 |
侵略目的 |
主要不平等条约 |
主要危害 |
鸦片战争 |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维护鸦片贸易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北京条约》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中日甲午战争 |
日本为了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
《马关条约》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列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镇压义和团运动 |
《辛丑条约》 |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以下表述是以上表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表中所表达的的意思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表中没有汲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都有英国,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都曾攻占北京。( )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4.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除《辛丑条约》外都有割地的内容。( )
5.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材料二: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用史实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6分)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840---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主要表现在条约中哪一点内容?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
(3)95年前,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 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 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人“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表现在哪里?(试举2例)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3)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材料三: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实在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个强盗是指?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期间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3)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后清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什么转变?
材料一: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信
请回答:
(1) 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在材料一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材料二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 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而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统治者对此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落后了。
——温家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一步步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金华太平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1)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3)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图说历史
(1)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编写此书的目的何在?最早实践其思想的事件是什么?
(3)图二的译著是哪一部?书中宣扬了哪些进步观点?
(4)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