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他“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钱学森 | B. | 华罗庚 | C. | 邓稼先 | D. | 袁隆平 |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位经济学家赞誉的是()
A.爱因斯坦 | B.达尔文 | C.邓稼先 | D.袁隆平 |
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A. | 袁隆平 | B. | 邓稼先 | C. | 焦裕禄 | D. | 钱学森 |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邓稼先 | B.钱学森 | C.杨振宁 | D.袁隆平 |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人作诗赞美他:“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A.邓稼先 | B.钱学森 | C.杨振宁 | D.袁隆平 |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②③ | D. | ①④ |
如图,他“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
AB C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升空时,从广播里传出“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