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号舰艇直冲敌舰的一幕。这一英雄壮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A.廊坊阻击战 |
B.威海卫战役 |
C.黄海海战 |
D.雅克萨之战 |
时间:1902年。
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祖籍香港岛,1842年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他又被驱逐到郊区居住,在给儿孙讲述自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下图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丰岛海战 | B.旅顺之战 | C.黄海海战 | D.威海卫之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品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①材料一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②材料二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③材料三是哪次侵华战争中签订的什么条约?
④从条约内容分别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
B.小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吗?
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分别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文中所提到的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你有何认识?
在近代某条约的第6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此条约应是 (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95年4月23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仅六天,三国联合照会东京,提出警告说,日本占有辽东半岛,会威胁到整个远东的和平。你知道这里所说的“三国”指的是哪些国家吗? ( )
A.英法美 | B.俄英法 | C.美俄德 | D.俄法德 |
1894年9月30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
A.丰岛海域 | B.威海卫海域 |
C.旅顺海域 | D.大东沟海域 |
毛泽东曾说过:“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乎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
A.开埠通商 | B.索取赔款 |
C.割占土地 | D.开办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