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马关条约〉〉与之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   】

A.割让大片土地 B.赔偿巨额白银 C.开放通商口岸 D.直接开设工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说道:“我想起了台湾割让以后,台中有一位诗人叫林朝崧,他曾经写过一句诗,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
国人的骄傲。”
材料二 在两岸旅游、经贸往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据凤凰网报道,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美名、由元朝画家黄公望绘制的《富春山居图》,在300年前被一分为二,其中的一半被收藏在浙江博物馆,称之为《剩山图》,另一半则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居中斡旋努力之下,浙江的《剩山图》将于2012年6月到台湾合璧展出。
(1)材料一中,“台湾割让”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与大陆曾经有过一次“月缺重圆”时,请你写出这次“月缺重圆”实现的时间和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问题。目前党和政府对待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的年代尺反映了哪国的历史?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日本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视角——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
材料一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以上材料引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注现在】
材料三 如图:1985年西方观察家对中国和西欧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材料引自徐中约的《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说说在当时的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实力出现如右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将会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怎样的影响?
【思考未来】
(5)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树立怎样的国际形象?(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黄岩岛事件更是引人注目。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2分)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1分)
材料二: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事件?(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日本是通过什么条约割占的?(1分)台湾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声称美国重新致力于亚太事务的广阔愿景: “我们在该地区永久的利益要求我们在该地区永久存在。” “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我们要在这里呆下去。”紧接着美国高调出席东盟峰会,与中国周边国家频繁军演,插手中国南海事务,妄图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如出一辙。
(3)纵观历史,为实现其称霸的野心,一战以后,美国精心导演了一次会议对亚太地区作出了“安排”,请问这次会议上美国是怎样攫取在中国的特权的?(1分)
(4)综合三个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110年前,笼罩在战火阴云中的北京,被迫签下了不平的的耻辱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100年前,一场起义在中国武昌爆发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崩溃;
90年前,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出现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0年前,“乔的笑”这张著名的照片记录下了那一刻,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1)110年前的“战火”指哪一战争?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在此之前帝国主义列强还发动过哪些侵华战争?
(2)100年前的“一场起义”指的是什么?领导人是谁?指导思想是什么?
(3)90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诞生了哪一政党?请举例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政党为了“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所做出的努力?
(4)除了“乔的笑”,你能否再举两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
(5)上述事件反映了中国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例内容与梁启超所描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厦门 、广州 、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A.丁汝昌 B.林永升 C.邓世昌 D.方伯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8月初,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材料二: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当他把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下联:“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1)大不列颠为“恢复名誉”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1分 )
(2)依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这是哪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指出英日大侵华,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中日建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