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后期,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以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下。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北京”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开国大典 |
B.《南京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 |
C.解放军攻占南京新中国的成立 |
D.鸦片战争平津战役 |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挺进,挺进,挺进!埋葬蒋家王朝大反攻。为了转折创奇迹,逐鹿中原炮声隆。”这是某影片片头曲中的几句歌词,据此分析,这里所述挺进的目的地是( )
A.井冈山 | B.陕北 | C.大别山 | D.南京 |
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下面的示意图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的是( )
A.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C.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
A.转战陕北 | B.淮海战役 |
C.辽沈战役 | D.渡江作战 |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的“全国性的胜利”是指(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宣布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D.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 |
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
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 |
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
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
C.解放军入北京城 |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
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许多人来到淮塔瞻仰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下图雕像人物中没有
A.刘伯承 | B.邓小平 | C.陈毅 | D.彭德怀 |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
B.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
D.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北平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 B. | 淮海战役 |
C. | 平津战役 | D. | 渡江战役 |
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C.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
D.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