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三次主力大决战。这三大战役指(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 B.渡江战役 |
C.北平和平解放 | D.南京解放 |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 B.解放战争的进程 |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毛泽东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C.渡江战役 | D.解放南京 |
观察下面战争态势图,你认为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 )
A. | 战略防御 | B. | 战略相持 |
C. | 战略进攻 | D. | 战略决战 |
解放战争中取得的首场决战胜利--辽沈战役,其意义在于( )
A. | 解放了华北全境 | B. | 基本上解放了华东和中原地区 |
C. | 解放了东北全境 | D. | 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态势 |
下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 B.挺进大别山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
泉州有个“九一路”,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
A.1949年9月1日泉州解放 | B.市舶司的设立 |
C.抗日英雄李子芳、沈尔七 | D.闽越族率先开发泉州 |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l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次战役是( )
开始时间 |
指挥者 |
结果 |
1948年9月 |
林彪、罗荣桓 |
解放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渡江战役 | B.辽沈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上的台历,定格在了“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 星期六 农历己丑年三月”。这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 B.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
B.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C. |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
D. |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