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努力促进农业发展。但在近代,汕头农村经济破败,农业生产落后。下列有关于近代汕头农业落后描述错误的是
A.农村耕地占有极不合理 | B.农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 |
C.汕头地区不适应农业的发展 | D.农田水利建设落后,年久失修 |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凤阳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多元 |
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如图,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集体劳动 | B.实行包产到户 |
C.开展生产合作 |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如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二大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小云同学查找了“挺进大别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小云的探究作业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 | B.朱德 | C.彭德怀 | D.贺龙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为
①农业合作化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①③②④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因为被评为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被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与该事件无关的历史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国家工作重心有了新改变 |
B.十一届但中全会上,形成邓小平为核心新一代领导集体 |
C.一国两制成功实现,是邓小平的伟大尝试 |
D.新时代下,中国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
2008年12月14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做客央视二频道对话栏目,谈到建国后农民真心地喊过三次共产党万岁,第一次是建国初土地改革时农民分到了土地,第二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三次是新世纪到来时免除农民的农业税。其中,第二次感谢共产党的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
B.大跃进运动,农民热情高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 |
D.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C.中共八大的召开 |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对下列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消除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④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吃”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尚未彻底得到解决 |
B.吃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
C.绿色食品等营养科学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