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出现的( )
A.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 B.急躁冒进的情绪 |
C.计划与市场的矛盾 | D.徘徊不前的状况 |
探究题
3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1)建国以来,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和十五大分别确立了什么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一项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2)歌曲中提到“旗帜”是指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香港回归祖国 ③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①③④② |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过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新中国的成立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三大 |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7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1) 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不断书写传奇?(2分)
材料二
(2) 香港和澳门分别于哪一年回归祖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3分)
材料三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3) 材料三表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必须坚持什么原则?(1分)
材料四 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分)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_______。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是指 ( )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D.决定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
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号角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从哪个省开始?
(2)材料二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