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救国强国梦,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
⑴______________形成于1905年,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⑵______________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⑶______________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有人说:“中国并不缺乏纪念日,而是缺乏对纪念日背后的深沉反思”。以下是小明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的反思,其中错误的是:( )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赢得农民极大支持。 |
B.得民心者得天下。 |
C.重庆谈判为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
D.国民党的武器不如共产党先进。 |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反攻的序幕, 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红军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 | B.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 |
C.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 D.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 |
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这“重大军事行动”指( )
A.三大战役 |
B.渡江战役 |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D.百团大战 |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B.国共关系的变化 |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 D.毛泽东思想形成 |
“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再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由时的壮举,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激动难舍的心情。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了
A.战略防御 | B.战略相持 |
C.战略进攻 | D.战略决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事件: 。
结果: 。
(2)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为中华民族带来福祉,是哪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第一次: 。结果: 。
第二次: 。结果: 。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历史事件,比较两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说说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 B.解放大西南 |
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D.重庆谈判 |
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根据资阳市2015年开展深化课改实验的要求,历史教师唐老师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导学案的部分内容,如果你是唐老师学生,请将此导学案填充完整。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幅图片
(3)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 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 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
东南亚、 太平洋战场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万余人 |
不到11万人 |
材料四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军事行动(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C.辽沈战役首先攻占锦州 | D.百万雄师过大江 |
某校准备组织学生观看一部有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电影,他们应该选择的是( )
A.《甲午战争》 | B.《武昌起义》 |
C.《挺进大别山》 | D.《飞夺泸定桥》 |
阅读以下材料判断:
(新华社中原前线 1947年8月28日电)刘伯承、邓小平两将军所部反攻大军,已经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刘邓大军自横渡黄河,歼灭蒋军九个半旅以后,即按原定计划,开始此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英勇南征。计于八月七日从鲁西南郓城、巨野间出发,排除前进途中一切困难,历时二十一天,行程千余华里,横跨陇海铁路,涉越黄泛区域……大军所向蒋军披靡 ……沿途人民不堪蒋家暴政,一见解放大军,莫不欢欣鼓舞,或申诉冤苦,或担任向导,或搭桥撑船,予南征大军以极大之鼓励与帮助。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军事文集》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ⅹ”;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〇”。
(1)刘邓大军南征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南京。( )
(2)刘邓大军战胜了蒋军的阻挠和自然的障碍,胜利完成了南征壮举。( )
(3)解放大军的南征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
(4)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