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

A.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夺取其他军阀占据的地盘
C.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D.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促其成名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后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欧洲歌曲,流传到中国后背填上了传唱很广的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你知道当时发生的大事吗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的这所学校的校长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蒋介石 D.周恩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这里的“军阀”不包括(  )

A.吴佩孚 B.汪精卫 C.孙传芳 D.张作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黄埔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是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③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目的是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④某影片中出现了“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的镜头,这是再现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⑤第一次合作完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①②⑤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参考下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A.八国联军的侵华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广东梅州卷)廖承志在1982年致蒋经国先生信中说: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开展了(   )

A.南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山东菏泽卷)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它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鸿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