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创办者是:( )
A.孙中山 | B.蒋介石 |
C.陈独秀 | D.李大钊 |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 D.北平和谈 |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C.工农运动发展 | D.国民党“清共” |
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是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辛亥革命 | B.武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五四运动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
A.南昌起义 | B.秋收起义 | C.北伐战争 | D.武昌起义 |
“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南昌起义 | D.抗日战争 |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
A.誓师北伐 |
B.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
C.北伐军攻克武昌 |
D.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第四军某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在打赢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之后,攻打武昌城,以“打倒反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的牺牲精神,为国民革命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材料中的“某团”是指( )
A.朱德指战团 | B.叶挺独立团 |
C.第九纵队独立团 | D.国民党第19军 |
孙中山曾说:“今天在这个地方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指的是。
A.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B.抗日军政大学 |
C.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汉口分校 |
D.西南联合大学 |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种“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