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名英国人来到中国,他在中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A.在天津开办一家纺纱厂 | B.在香港岛上建一座医院 |
C.在北京使馆区任外交官 | D.乘坐军舰到重庆观光 |
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讽刺慈禧太后的一副对联。上联为:今日到南宛,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盖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是指北京在中国近代史遭受的两次劫难,其中“一劫”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受另“一劫”发生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日俄战争 |
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宅子 | B.老四因参加义和团被捕杀害 |
C.老大在日本开设的工厂上班 | D.老二远赴重洋去美国留学 |
《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 B.设使馆 | C.建教堂 | D.加工厂 |
《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 )
A.赔款4.5亿两白银 | B.拆毁大沽炮台 |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 B.赔款2亿两白银 |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D.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 |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了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
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D.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北京东郊民巷是重要的外国使馆界,这一地区单独被辟为“使馆界”始于
A.《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判断:以上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列强在哪一次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