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历代君王的集权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 (朱元璋) 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 (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汉初分封诸侯王带来的不利影响的? (1分)
(3)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1分)
(4)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1分)
(5)将以上四个问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制成一个时间轴,并给它拟—个恰当的标题。(2分)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秦请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军机处 | B.建立内阁 | C.废除丞相制 | D.实行厂卫制度 |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君主权力的强化 | B.生活习惯的变化 |
C.社会的文明进步 | D.封建制度的完善 |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这一史实最早发生在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 B.明朝八股取士 |
C.独尊儒术 | D.清代的文字狱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 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 B.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 |
C.开创殿试 |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
如图,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
A.司母戊鼎 | B.开元通宝钱 | C.锦衣卫印 | D.金奔巴瓶 |
.下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忽必烈 | B.朱元璋 | C.努尔哈赤 | D.皇太极 |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 ②廷杖制度的严酷 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明太祖实行“廷杖”制度,在殿上杖责大臣。他的侄儿大都督朱文正被杖死,永嘉侯朱亮祖父子则被鞭死。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 | B.害怕司法部门徇私舞弊 |
C.维护皇权,强化君主专制 | D.惟恐这些人畏罪潜逃 |
满族入主中原是在
A.16世纪40年代 | B.16世纪60年代 |
C.17世纪40年代 | D.17世纪6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