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 《姑苏晚报》载: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生。京杭运河苏州段穿越我市相城区、高新区、金阊区、沧浪区,吴中区、吴江市……
材料三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请指出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最北是哪里?大运河开凿有何重要意义?
(3) 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隋朝大运河 | D.灵渠 |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写出下列诗歌中反映的基本史实。
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⑵“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地位重要,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时间长达近200年之久。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
(2)据材料二,隋大运河的中心是什么地方?据材料三,从这一中心地区到涿郡和到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据材料三分析大运河开通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 | B.促成“贞观之治” |
C.实现了统一 | D.结束了分裂局面 |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 B.发明活字印刷 |
C.江南飞跃发展 | D.词的创作繁荣 |
唐朝时,江都有一位商人要坐船经大运河到洛阳做生意,需要经过运河下列哪段? ( )
A.通济渠、永济渠 | B.江南河、邗沟 |
C.邗沟、通济渠 | D.江南河、永济渠 |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 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 B.白渠 | C.大运河 | D.都江堰 |
隋朝开凿大运河在当时最大的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玩江南的愿望 | B.实现了南水北调 |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 D.有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
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是在隋朝,具体事件是
A.隋文帝建立隋朝 | B.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
C.隋炀帝灭陈 | D.隋文帝灭陈 |
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
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 B.280年,魏国灭掉吴国 |
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 D.1276年,金灭掉南宋 |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 B.社会经济发展 |
C.开通京杭大运河 | D.实现国家统一 |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交子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史实与推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史 实 |
推 论 |
正确与否 |
(1)“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冶通鉴》 |
唐太宗重视处理和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他被各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
|
(2)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冶通鉴》 |
武则天主政期间,分析问题英明精准,处理事情坚决果断,发现重用很多有才干之人。 |
|
(3)“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东京梦华录》 |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
|
(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 ——《宋史》 |
两宋时期,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
|
(5)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l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
清朝乾隆时期,统治者持有天朝上国的心态,中国和外国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 |
|
(6)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
从诗中可以得出隋朝灭亡于修建大运河的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