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始成归去计,一心先算却来程”。这旬诗表达了新罗人崔致远(857~卒年不详)对第二故乡的依恋难舍和绵绵思念之情。这里的“第二故乡”指
A.秦朝 | B.汉朝 | C.隋朝 | D.唐朝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朝鲜 | B.印度 | C.日本 | D.越南 |
日本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在大化改新中建立
A.中央集权国家 | B.民主政治 |
C.奴隶制共和国 | D.资本主义制度 |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
唐朝对外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 B.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
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 D.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
日本在古代曾经学习过中国。唐朝僧人曾去日本传授道艺,死后的坐像成为了日本的“国宝”。这个人是( )
A.空海 | B.阿倍仲麻吕 | C.鉴真 | D.玄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