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秦王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2) 材料二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1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1分)
(3) 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行政制度的评价?(1分) 什么机构的设置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分)
(4)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一例清政府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1分)
(5)读史明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国别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唐一天竺 |
玄奘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
唐一日本 |
鉴真 |
6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务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材料三中,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见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的原因。(4分,至少说出两点。)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材料四 在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材料三、四皆摘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建“一路一带”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7000多公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3)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
(4)请你为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重大历史事件回顾。
(1)汉朝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业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
(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为与封建主争取自治权,法国琅城市民的斗争方式是___________。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流行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出现是在__________(改革)后。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材料二: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其中与我们学的史实有异议之处,请你指出来。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4)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的什么路线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张骞。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在这一历史事件之后,沿着这一路线逐渐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东西方交通的陆路要道是什么?其起点在何地?其终点到达何地?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元二年(前139)到元朔三年(前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材料二: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介绍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其中与我们学的史实有异议之处,请你指出来。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4)张骞出使西域为后来的什么路线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通过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张骞。
对外交往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始终,历史因交往而跌宕起伏、异彩纷呈。
材料一
图2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1500年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族之间有了直接联系、相互沟通。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整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交通领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所示路线的开创者是谁?当时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使它保持畅通?
图2所示路线“④”是谁开辟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有人说,从1500年开始,人类的历史才能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啊个历史事件有关?(1分)
(2)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2分)。
(4)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1分)
材料阅读题: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消除壁垒,并进一步推进各方合作。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A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请写出它的地名?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这条路线开通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二,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除了表格中的,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列出两个即可)。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阅读材料三,思考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对外交往 铸就辉煌】
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璀璨辉煌 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对外交往事件?(2分)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
【停滞落后 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文明学习。请举两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在中国与河中地区(指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地区),以及中国与南亚地区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通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请回答:
(1)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听说的这条道路,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结合课本内容说出这条道路的路线。
(2)为开通这条著名的交通线,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至少两名)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3)为什么说这条道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请举例说明。
(4)今天,要使这条“要道”重现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
(2)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
(4)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
(5)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