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说明( )
①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
②台湾因历史原因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不能统一
③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④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宝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4年2月11日,备受瞩目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正式会面,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这次会面的成功( )
A.表明两岸统一即将实现 |
B.有利于实现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
C.能让台湾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
D.说明“一国两制”已在台湾成功实现 |
2014年9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他希望台湾同胞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统一的进程中携手奋斗。实现台湾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全力以赴反对“台独” |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两种制度并存 | D.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只要政策好,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习主席所说的好政策指的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
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 D.坚持澳人治澳不动摇 |
李克强总理展望两岸关系的前景时这样说:“我想花好月圆总有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花好月圆”,必须坚持的政治基础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
C.一个中国原则 | D.爱国统一战线 |
"大陆和台湾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把它维护好、建设好,使其花团锦簇"这是李克强总理答台湾记者问时所说的话。要实现两岸"花团锦簇",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 | 改革开放 |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 | 一个中国原则 |
D. |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7日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的共同选择。这体现了
A.国家统一后,台湾将同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方式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
D.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
2011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二五”时期两岸产业合作具备更好的环境、基础和条件,两岸深化产业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 )
①表明海峡两岸之间不再有任何分歧
②必将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的繁荣和发展
③表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④表明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两岸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⑤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⑤ |
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 15 周年纪念日,15 年来,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60 亿美元增长为 500 多亿美元,失业率从 6.3%降至 1.8%。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是因为( )
①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从澳门实际出发,发展经济
④得到了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观察漫画《徒劳》。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不能得逞的原因有( )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人单力孤,缺乏团结意识与合作精神
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④竹篙太细,无法撑动大船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遵循的方针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 D.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
2012年8月31日,全国台湾研究会在北京主办“两岸关系:共识累积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两岸学者表示,要突破两岸政治难题、引导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需要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凝聚力更强的新共识,为两岸深化政治互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民族区域自治 |
C.经济优先发展 | D.一个中国 |
本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五点主张的第一条就是“反对损害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言行”。在我国, 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
C.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
D.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