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这一理念,并提高到建设“书香社会”的高度,人人都能享受均衡、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这说明我国
①重视提升民族文化素质 ②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③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④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放在首位的是
A.社会效益 | B.经济效益 |
C.物质文明 | D.精神文明 |
“摇头不算点头算”,这是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风俗习惯;“点头不算摇头算”,这是阿尔巴尼亚人的习惯。这说明了
A.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
B.只有阿尔巴尼亚人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习俗 |
C.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习俗没有什么不同 |
D.只有阿尔巴尼亚的文化有独特性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二是抓 的教育。
A.民族精神 | B.社会主义荣辱观 |
C.思想道德 | D.诚实守信 |
有一个意大利留学生看见她的中国同学穿得很漂亮,连连称赞,可是中国同学回答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让意大利同学很困惑,衣服明明很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这一事例说明
A.中国同学很虚伪 |
B.意大利同学没有审美观 |
C.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
D.中国同学没听懂意大利同学的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_______以及科学发展观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B.马克思主义 |
C.党的基本路线 | D.毛泽东思想 |
“守护传统是必要的,但不能死守传统。只要放宽视野,包容整个人类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守卫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具有多样性,要积极学习一切外来文化 |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固守中华传统文化 |
C.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 |
D.只要学好其他民族的文化,就一定能守好我们的文化 |
在2015年元旦、春节之际,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开展“书写核心价值观 送您平安吉祥”新春楹联诗词征集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时代性强、文学味浓、寓意深刻的楹联诗词作品,祈愿新春、祝福新年,烘托欢乐喜庆、安宁祥和的节日气氛,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下列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联有
①“敬业楷模爱国心”、“诚信榜样友善情”
②“法治国家花如锦,自由社会乐如潮”
③“公正原为安世药,文明本是护身符”
④“ 三羊开泰富强路,一梦成真民主风”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寺”,《感动中国》评选话动有利于( )
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中要坚决支持本民族的全部文化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事件中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是()
①国务院取消基本养老保险“双轨制”
②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
③国家发改委在多个领域启动反垄断调查
④《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强调对集中连片地区的健康和教育,实施从出生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整个过程的保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义务“孝老”14年的80后理发师冯艳君、点燃慈善之火的黄阿雪、“最美村官”李玉兰……,2014年度苏州市道德模范的评选成为“中国梦”苏州篇章的宝贵精神财富。此评选有利于
A.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B.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C.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
D.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深化改革。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兴办希望工程,帮助失学辍学儿童 ②加大行政体制改革
③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④改革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体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近年来,我市在中小学中开展“爱我中华、诵读经典”读书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①使人们感受到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②可以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可以激发人们为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④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