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苏州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80年代,苏州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开启了苏南地区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先河;90年代,苏州把握了对外开放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苏州经济质量的跃升;目前,苏州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增长,民营经济撑起苏州经济半壁江山。总体来说,苏州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材料二:以下分别是郑某80年代和目前的两张工资条:
80年代:
目前:
(1)结合材料一概括苏州发展的经验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两张工资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80年代以来的哪些变化?
材料一:2013年12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七大创新,包括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对月面探测器遥操作、首次研建中国大型深空站。
(1)我国二期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最近,教育部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倡导不留剩饭的"光盘行动",遏制"舌是上的浪费",通知一发出,迅速得到广大师生的纷纷响应,一时间,"拒绝浪费珍惜粮食"成为校园里的风尚,有的师生还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光食物后的餐具。
材料二:漫画
社会现象探究。
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8300万人次,2013年增至近9000万人次。
探究一: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我国一些游客出境游不雅行为剪影
探究二:综合"权威发布"和"陋习扫描",分析归纳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不协调。
探究三: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在序号①、②后分别填写恰当内容。
文明旅游倡议 |
依据 |
不乱写乱画、不插队加塞 |
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是公民基本义务 |
① |
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 |
坚决抵制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 |
② |
探究四:结合以上探究,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性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言。
2013年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盐城市某初级中学九年级⑴班同学以“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员,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和实践。
⑴建党100周年和建国100周年我国要实现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
⑵在开展“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激动地说到:“实现中国梦,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请你说一说他们这样说的依据。(友情提醒:至少两个角度。4分)
(3)实现中国梦,关注盐城发展,人人有责。请你就盐城如何加快发展提建议。
目前,我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一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下岗职工待业问题
(1)材料反映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这一国情吗?
(2)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快速发展,请你用几句话展望我国美好的未来吧!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三十五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三十五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三十五年。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各是什么?
(2)请你谈谈对"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观点的理解。
晓松同学特别关注家乡的发展,今年他与父母回到皖南的农村老家过春节,惊喜地发现了许多变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摘录几则,我们一起来分享。
【美丽乡村】
老家的房子集中连片建设,一色的楼房,和城市的小区差不多;老家新建了许多文化场所,农民和市民一样可以跳广场舞;老家的路平坦了,小河里的水清了,树上的鸟窝也多了……
(1)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什么?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徽风皖韵】
在爷爷家生活的日子里,晓松的堂弟带他游览了皖南龙川的胡氏宗祠、棠樾牌坊、西递、宏村等古村落,感受到了微商的大气和微文化的魅力。
(2)从徽文化中你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心随"霾"痛】
在回城的路上,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他们足足用了6个小时才到家。
(3)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以下是合肥市某校九年级学生在"精品课堂"展示课中进行情境表演的一段台词:
小康(扮演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我的同学大部分进入石油、化工、电力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的回乡进入了集体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借助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开办公司,自主创业,个个发展得红红火火。
小张(扮演农民工):做梦都没想到,我一个外来务工的农民也当上了区人大代表。今年人大会议就要召开了,我决定到工友中去了解情况,把他们的心声反映上去。
小刘(扮演农村老太太):孩子们,你们安心工作吧!虽然农村家庭收入不高,但政府给我们兴修水利、整修公路,还发放养老保险金….,日子越来越好了!
(1)请你从小康、小张的台词中,解读出所学的相关制度。
(2)小刘的台词给了我们哪些感悟?
【聚焦百姓心声促进民生改善】
“人们的关系很友善,陌生人点头都是笑脸,养老生病不差钱,食品安全吃得放心……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这首春晚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唱出了百姓的心声。
(1)请说说你的心愿有哪些?(不得与题干重复)我们的要求不算高,但也没想象的那么轻松,为了实现美好心愿,我们必须要有行动。
(2)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百姓的心愿?
材料一: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濒临崩溃、封闭半封闭到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巨变。经济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至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2)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
(3)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的公正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材料二: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与总结,而这些基本经验与总结是我们今后战胜困难与问题的理论指南。
(1)结合材料一,谈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今后在政治领域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经验与总结有哪些?
①坚持 领导;
②坚持走 道路;
③坚持 路线;
④坚持 指导思想;
⑤坚持 制度;
⑥坚持 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举旗帜】(1)追寻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可谓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走 道路,高举 伟大旗帜。
【开足马力】(2)要实现材料划线部分指明的目标,必须加大 的力度。
【凝聚智慧】(3)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我们能总结出我国发展的哪些智慧?
【实干兴邦】(4)“一打纲领不如一次行动,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表了以实干为主题讲话,千字文中14次出现“实干”。作为新时期的有志青少年,我们应以怎样的实干行动融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遂水中学九(1)班张海同学在网上查阅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请你与他一起分析:
项 目 |
1978年 |
2013年 |
增长倍数 |
国民生产总值 |
3645亿元 |
52万亿元 |
142倍 |
进出口总额 |
206亿美元 |
38668亿美元 |
87倍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343元 |
24565元 |
71倍 |
农民纯收入 |
134元 |
7919元 |
59倍 |
(1)张海同学对第2项的增长倍数有疑问,请你帮他验算结果应是 倍,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 。
(2)张海同学对第3项和第4项这些数据对比观察了许久,感想颇多。你觉得他会想到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