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③坚持党的领导
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新华网发展论坛推出了“2011年你最希望解决哪些民生大事”的调查,网友投票结果排名前三位的是:降房价、稳物价、增收入。政府解决这些民生大事的根本途径是:( )
A.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 | B.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
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农田水利等均属于公共设施,建设这些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
①直接造福于人民
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③谋求个人私利
④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谋利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采取漫画中的举措( )
①是因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②表明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有利于扩大就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现行1190元提高了92﹪,使更多低收入人口将被纳入扶贫范围。这一调整( )
①预示着政府将扶贫工作摆在了中心工作的位置
②彰显了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
③表明中国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使更多的人能分享到经济繁荣的成果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建设“幸福建湖”是建湖“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得以实现,最根本的是( )
A.自强不息,坚持自食其力 | B.树立榜样,提倡无偿奉献 |
C.平均分配,消除收入差异 | D.发展经济,尊重劳动创造 |
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百花园”中,各种经济成分争奇斗艳,它们都在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 )
A.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
B.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是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
D.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2012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国家启动农村养老保险
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②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唯一途径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④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A.国有经济 | B.集体经济 |
C.私营经济 | D.个体经济 |
我国政府通过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此,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A.经济手段 | B.行政手段 | C.法律手段 | D.道德感化 |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统计表
年份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 |
0.343 |
0.415 |
0.417 |
0.45 |
0.47 |
注:基尼系数是一个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取值在0和1之间。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据此回答下面2题。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B.按劳分配 |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D.按需分配 |
上述统计表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增大,贫富差距已经较为悬殊
②我们应该走同步富裕的道路
③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④我国必须统筹兼顾,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近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加快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应坚持和完善 ( )
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的分配制度 |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分配制度 |
民营经济“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就全国而言,其产值比重已占GDP总量的65%,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材料中的“雨露”、“阳光”特指我国:
A.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B.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
C.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
D.国家依法对民营经济实行监督和管理 |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为此,我们必须
①提高中低收入者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支持
④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