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自2004年以来的“十连增”,达到60 193.5万吨,成绩喜人。除奶类外,我国所有食品大类人均量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也大 |
B.当前我国仍存在粮食浪费问题,粮食安全仍存在风险 |
C.人民生活水平比发达国家还要高 |
D.我国粮食这么多,浪费点没关系 |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口与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即"单独二胎"政策。社会对其反响积极。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 我国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B. |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
C. | 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 |
D. | 说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显著,人口问题已彻底解决 |
自201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有利于
①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②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日发文称,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
①说明我国已不需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了
②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情况。
③将导致人口暴涨
④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中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这里的“资源小国”指的是我国资源
A.结构性短缺 | B.人均占有量少 | C.分布不平衡 | D.浪费严重 |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中规定: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此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的的特点。
A.人口基数大 | B.新增人口多 | C.农村人口多 | D.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
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30多年来,少出生了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1710亿公斤,少消耗水资源1867.5亿立方米,少占用耕地5.7亿公顷,人居、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减轻20%以上。这说明实行计划生育( )
A.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B.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C.解决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D.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
2014年全国多个省市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这一新政和漫画表明
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B.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的基本特点已经改变 |
C.国家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
D.计划生育不再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
我国现有总人口数约为13.7亿(含港澳台地区),面对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我们应继续实施( )
A.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 B.人才强国重大战略 |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 D.节约资源基本国策 |
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我国15岁以下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重约为12%。这表明,我国:()
①新增人口多②人口基数大
③人口素质偏低④人口年轻化程度提高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根据调查,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文盲率为6.72%。这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 | B.新增人口多 |
C.人口素质偏低 | D.人口分布不均衡 |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是
A.世界性问题 | B.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
C.人口老龄化问题 | D.发展问题 |
实践证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控制人口增长快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与2000年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
C.我国人口数量已经实现负增长 |
D.我国计划生育取得显著成效 |